李香幾女也識大體,表示要跟隨王成。
柳隱几女愕然,再看王成是複雜的。她們精通詩詞曲藝,也有一顆聰慧的心。王成多番遭到針對,無非就是被這裡計程車子不容。槍打出頭鳥,就是這個道理。
王成突然要離去,柳隱几女也不知如何是好。想追隨王成又不知如何開口,放任王成離去心又不甘……
本就窩火的王成,哪想那麼多,直接對著柳隱几人道:“你們也隨我去瓊州吧!”不管幾人答應不答應,王成又帶著金龍走了。
王成現在對東林痛恨到極點,哪還會讓他們痛快。帶走柳隱等人,讓他們沒有機會再花前月下。
裹挾了柳隱等人,帶著百餘親兵直接去了飄香院。劉芳亮也帶著親衛一營趕來,合兵一處又向著城外行去……
事情已經無法收拾,也不在乎再大一點了。對於敢阻攔的護衛、家丁直接砍殺,士子、學子們都不知道跑哪去了。還好這些人跑得快,要不是王成真敢將它們殺光,這些人滿嘴的仁義道德,最沒有底線的也是這些人……
王成一路暢行無阻,直接出了應天府城。
到了城門外,王成懸著的心才放下。應天府畢竟是陪都,城裡有大量的守軍。要是真想捉拿他,就算他能出城,傷亡也不會小。
殺沒殺李濟民,那個學子死沒死,都已經不重要了。現在說這些也沒意義了,在李洪武、顧明書等人的挑唆下,親兵殺了許多護衛、家丁,有的學子也命喪當場……
王成一路能暢行無阻,也是南直隸為首的幾人,不敢擔責任。
魏國公徐宏基、內閣次輔兼吏部尚書的劉三俊、鎮守太監王安,三人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幾人也是爭論不休。
他們不似學子們無所顧忌,反而是思前顧後。
要是擅自拿下王成,瓊州一旦叛變,三人難辭其咎。以崇禎的性質,三人都會問罪。何況能不能抓住王成,還是個問題。王成的幾百兵丁,在城中鬧騰起來,應天府就遭殃了。
幾人也都看的明白,這事因東林而起,讓整個應天府王成背鍋而已。他們能做的就是上報朝廷,等待崇禎的決斷。
王成的親兵當街殺人,為了體現朝廷法度,也為了堵人口實。他們又讓胡向遠派出衙役,捉拿王成的親兵。
胡向遠又無故躺槍,就自己的那點衙役,還不夠王成塞牙縫的。好在胡向遠機靈,親自帶著幾十個衙役,跟著王成後邊遊山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