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嗣昌早知道崇禎會問向自己,也有自己的想法。自己初入內閣,要有所作為才是。楊嗣昌稍微整理一下思緒,開始丟擲了幾個疑問。
瓊州是為什麼出兵安南?王成到底有多少兵馬?要是處罰王成,瓊州會不會鬧起兵變?
這幾連問,其他幾人哪會去想。幾人都有著自己的小心思,誰在意王成是誰。一個瓊州守備,能有多大的能耐。
崇禎眼前一亮,看來還是有心繫朝廷的,對楊嗣昌又多了幾分欣賞。對著楊嗣昌道:“那愛卿以為如何處置?”
看來自己是押對寶了,楊嗣昌哪看不出崇禎的欣賞。回覆道:“現在朝廷是用人之際,可讓瓊州守備去中原剿匪。”
在楊嗣昌看來,王成是熊文燦部下,熊文燦又與自己交好,自然要提攜一番。等到王成到了中原,不久歸於自己麾下,楊嗣昌也開始佩服自己。
“嗯!就依愛卿所言。”轉而又對著王承恩道:“擬旨,升王成瓊州衛指揮使,調瓊州衛赴中原剿匪。”
周奎見崇禎心意已決,也不好再反對。只得退而求其次道:“那安南請求冊封之事,當如何應對。”
崇禎稍微思索便道:“先讓他們回去,待中原匪患平定,我自會派人去封賞。”……
一個偌大的朝廷,真心辦事的沒有幾人。都為自身的利益,相互找平衡點。
張延亮本該退休的年紀,被崇禎任命內閣首輔。年近七十的他,哪還有精力再參與朝政,只要能平安歸鄉足矣。
周延儒就是自身利益的代表,在閹黨勢大的時候,他和東林交好。也曾救過不少東林人士,在崇禎朝以來。先是自己任首輔,從首輔上下來又聯合溫體仁,鬥過歷任首輔。
在溫體仁任內閣期間,周延儒又聯合周奎鬥溫體仁。周延儒大明的重臣,權謀之術也玩到極致,什麼國家大事,只是權謀之術的一個工具。
錢謙益是東林第三代,現在雖為魁首,也進不了權利中心。在萬曆、天啟時,是站在第一線。現在被各方勢力排擠,東林已經被邊緣化了。也只有南方多出文豪,在文壇地位不可撼動,靠著這些餘陰有些影響力罷了。
這次內閣議事,也只是錢謙益禮部侍郎的資格,才能參議。曾經影響皇帝立儲,和閹黨爭鬥第一線的東林,也早就不復存在。錢謙益的魁首,也有點那麼蜀中無大將,廖化做先鋒的意味。
楊嗣昌新進內閣,就忙著培養自己的羽翼,現在也隱隱成了楚黨領袖。
還有那些浙黨、川黨、齊黨……整個大明不是一點的亂,是從上而下的亂。
面對皇權,這些黨派就是天下士族。天下資源又掌控士族手中,皇權也只是平衡士族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