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下海為寇”
“首輔之意,我大明閉關好,還是開海好?對海寇招撫好,還是剿滅好?”
校哥兒圖窮匕見了
“遼東、朝鮮之戰,水師多有建功。若陛下欲擴充水師,可區分海寇,非大奸大惡之人可以招撫”
“至於開海眼下大明有遼東、西南、蒙韃之患,國事未穩,還需從長計議”
這不是皇帝第一次提到開海了,從未得到支援,首輔這樣的回答,已經有很大進步了。再看一干老大臣的表情,校哥兒心中有數了。
“沈卿,登萊水師可有什麼收復澎湖的方略?”
沈壽嶽拱手向前,繼續講解
“正德十六年,六艘弗朗機戰船侵佔東莞屯門島,我大明水師4000眾,50餘船與之對戰,無奈泰西船堅炮利,大明水師以眾擊寡,卻僵持不下。後來見泰西船大掉頭不易,改為小船縱火圍攻”
“而今荷蘭人剛侵佔澎湖,立足未穩,我大明水師當攜帶大量縱火小船,一鼓而下”
這一段,本就與校哥兒推演過,所以他在意的,只是一干大臣的反應,若無詳盡講解,他們根本就聽不懂,很好。
,!
“朕查閱宗卷,萬曆三十年倭寇侵佔大員、萬曆三十二年荷蘭人侵佔澎湖、萬曆四十五倭國侵佔大員,均叫沈有容將軍擊潰,朕的意思,此戰,就以沈將軍為統帥吧”
一干老大人們都覺得挺有道理的,首先反應過來的卻是劉一燝閣老
“陛下,依祖製成例,當由文臣領兵”
“祖製成例?太祖還是成祖皇帝?”
“陛下,文武相濟,此為制衡也”
還是那剛直的史繼偕首輔,話說得好聽,實際上是,文臣們並不想放棄支配武人的權利
“海戰不同陸戰,主帥若不在前線戰場,如何決策?”
校哥兒嘆了一口氣
“若是擔心武將不可制,那就效仿成祖皇帝,以內侍為水師之帥,如三寶太監先例”
皇帝又漫天開口了,老大人們只能就地還價。
“當以山東兼登萊總督袁可立為主帥,但沈有容有臨機決斷之權”
葉向高很快給出了一個最佳方案,沈有容是事實的主帥,袁可立掛名。
皇帝臉上神色一展,但很快平靜了下來,思索片刻方才開口
“可行。只是袁可立剛上書,諫言天津、登萊、上海、明州、月港、廣州設立市舶司”
怎麼皇帝又繞到開海這件事了,真不爽利!史繼偕也只能回應
“如陛下所言,內閣當商議,能否找一兩處作為試點”
-----------------
京城還在運籌帷幄,如何趁紅毛立足未穩打一場突襲,但前方卻已燃起戰火。
荷英聯軍,打得也是同樣的算盤。乘明人準備不足,聲先奪人,好為今後的談判爭取更好條件--突襲澎湖之後,他們就派了三艘船前往福州,要求通商,然後被福建巡撫商周祚第一時間驅逐。
年初蒙韃劫掠榆林衛,《大明時報》造過一番聲勢,範我國土者雖遠必究,再難也要打,然後就哐哐開戰了。總而言之,新皇帝對內寬仁,對外不慫,一省大員商巡撫,這種觀察力和領悟力自然是有的。
中左所,也就是廈門島,海風吹拂,陽光明媚。
福建多山,許多地方冬季溼冷,而到了夏天,福州更是有名的火爐。唯獨廈門島得天獨厚,是亞熱帶海洋氣候,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除了夏秋之間的颱風襲擾,其他時間恍如天堂。
這人間天堂,此刻冒起了煙火,半個時辰前,海上哨船燃起了煙柱,隨後一叢白帆逼近,那是紅毛的泰西船。
雙方都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