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4年,漢元朔五年。
衛青攜帶四位將軍遠征右賢王,大勝且活捉右賢王,拜大將軍。
一眾校尉及衛青三子皆獲封侯。
衛青受到的尊寵,無人能及,公卿以下皆以卑位而待之。
此時也代表著衛家的權勢真正的達到了頂峰。
同年,薛澤被免相,公孫弘被任命為新一任的丞相。
但公孫弘並無侯爵之位,故獲封平津侯,永相封侯自公孫弘開始。
而公孫弘此人議事總是喜歡順從劉徹之意,十分為人所不喜,而這也代表著丞相的職權再一次受到削弱,似有似無。
雖然儒家對公孫弘多有不滿,但此時他們也已經懶得搭理公孫弘了。
畢竟如今陛下勢大,更是有一華夏理工在手掣肘他們。
所以董仲舒他們對此也開始漸漸的漫不關心。
想要依靠天權也來限制皇權,基本上已經成為了過去。
他們已經認清楚,他們的陛下如今已經不受任何人掣肘了。
無論他們再做什麼,都將會是無功而返,只會憑空讓陛下更為厭煩他們罷了。
所以他們不如就老老實實在元朔學堂中傳授學問,委曲求全。
隨著他們越發深入研究華夏理工,越是感覺到不可思議以及茫然。
只要華夏理工還在,他們其餘山門將永無出頭之日。
就彷彿,他們都生活在華夏理工的陰影之中一般。
華夏理工的學問,在一個極高的層次裡,已經囊括了他們眾家之所長。
他們的陛下,所圖甚廣啊!
劉徹決定進一步擴大元朔學堂的規模了。
畢竟如今元朔學堂裡入學的學子相比於長安城、元朔城以及關中地區的適齡兒童來說,數量還是極少一部分的。
而且,大海給了他新的思路。
元朔學堂不僅僅是為他們大漢國開設的一座全方位學習的學堂。
同樣地,他們的元朔學堂也可以為周邊各國開放。
只不過他們需要繳納更昂貴的費用,而且,學無所成者,還需要被驅逐出去。
元朔學堂設立的本質就是為他大漢國提供源源不斷的人才。
他不允許任何人把這裡變質。
所以必要的淘汰制是需要制定的。
隨著大漢國勢力越來越大,萬國來朝不只是說說而已。
他要元朔學堂成為全天下最大的學堂。
這是劉徹和白狼等一群匈奴少年交流後,新誕生的想法。
那些匈奴少年們願意學習他們大漢國的學問。
因為在他們看來,他們匈奴並沒有如此總結幹練的前人知識供給他們學習。
大漢國的學問對他們來說,大多數都是極為先進的學問。
他們匈奴的民眾迫切需要去掃除無知,去擁抱真理。
是的,白狼說的有一點劉徹十分認同,他們大漢國的學問,尤其是華夏理工的學問,乃是天底下最先進的學問。
周邊的那些國度都應該來學習他們的先進學問才是。
無論他們學有所成是回去解救他們的國家也好,還是留在大漢國為大漢國效力也好,最終的結果都是極好的。
也都是他們所願意看到的。
所以劉徹決定進一步擴大元朔學堂,還好大海的眼光一向超前,為擴建留下了足夠的土地。
而且,大海說的那種多層的建築他們也可以考慮一二。
同樣地面積能夠居住更多的人,也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情。
今年是元朔五年,到現在為止,大漢國內外發生的大事基本上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