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河是流入青海湖的幾條河流中最大的一條河流。
長約幾百公里,流域面積達到了一萬多平方公里。
站在疏勒南山城外的一處山坡上遠遠眺望過去。
可以看的見布哈河沿岸蜿蜒曲折的河道,綿延向遠方,直到消失在視野中去。
布哈河水清澈透明,河岸兩側有剛開墾完畢,以及灌溉完成的一片片農田。
也有著獨屬於這片土地的蔥翠,或疏或密的水草,在這片大地上,繪出了一幅絕美的綠色畫卷。
遠處屬於祁連山脈的群峰籠罩在白色的雲霧之中,若隱若現,給人一種神秘之感。
如今,在這裡,正有數萬由羌人青壯組成的大軍聚集。
將近一萬人的騎兵以及兩萬出頭的羌人步兵組成的大軍,齊刷刷的平鋪在這片河流旁的廣闊草原上。
其中,那一萬人的騎兵,有兩千來自於蒙多的鐵甲騎士。
剩下的八千人,則是羌人各部族一同湊出來的,他們羌人所有的騎兵戰士。
八千羌人騎兵,裝備著他們羌族最精良的武器。
雖然那些武器在蒙多的鐵甲騎士眼中不值得一提。
兩萬步兵的武器就更加寒酸了,有的僅僅只是木棒。
哪怕只是木棒,如今他們也要為了他們羌族的未來,而站出來。
將近三萬人的大軍聚集,是一個宏大而磅礴的壯觀景象。
這是劉大海第二次見到這種規模的大軍,雖然他們在五千精銳漢軍騎兵眼中不堪一擊。
但在這個冷兵器的時代,人數還是具有很大的威懾力的。
畢竟,人終究會有疲累的那一刻。
三萬大軍出征,他們並沒有攜帶太多的食物。
因為鏡鐵山距離他們這裡並不是很遠,騎兵只要兩天就能抵達。
不少羌人更是曾經在那鏡鐵山周圍遊蕩過,對那裡並不陌生。
蒙多的鐵甲騎兵毫無疑問的在最前方,只是他們並不是這場戰爭的主角。
他們只負責在關鍵時刻,協助這些羌人大軍,給予匈奴人沉重的打擊。
他們並不是這次戰爭的主力,這些羌人才是。
蒙多清楚得知曉他的使命。
他絕不會把少爺的這支精銳騎兵,白白葬送在這裡。
羌人也同樣知曉這一點。
但他們認為,他們如今舉全國之力,湊出的這麼一支大軍,足以收回鏡鐵山。
足以讓匈奴人膽寒。
因為,就和他們的王說的那般,他們是在為了羌人的未來而戰。
薑湯選擇了親自帶隊,因為他別無選擇。
雖然這樣做有些匆忙,但確實如流傳的那樣。
他們羌人,需要大量的鐵器,需要各種鐵質工具來促進發展。
距離他們最近的最合適的地點就是不遠處祁連山脈中的那座鏡鐵山。
那處由匈奴人把控著的鐵礦山。
他們羌人的探哨已經傳回了訊息,那裡最多隻有一支三千人左右的匈奴騎兵在。
其餘更多的是匈奴普通人以及大量的漢奴和羌奴。
所以他們此行還有另一個目標,解放那些被匈奴人奴隸的同胞們。
一切準備就緒之後,大軍就在薑湯的帶領下,向著西北方出發了。
劉大海和蒙海二人站在疏勒南山城上靜靜地看著羌人的大軍出征。
劉大海突然覺得這樣有些殘忍。
匈奴人不可能輕易丟棄鏡鐵山的,就算短暫被羌人大軍佔有,匈奴人也會再次奪回鏡鐵山。
他們如此動員羌人,無非是為了讓這龐大的羌人青壯有一個合適的發洩口去發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