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步入收尾階段。
公元前 118 年的春風帶著些許燥熱,吹過長安西南的偏遠之地石頭縣。
曹襄面色鐵青,站在簡陋的縣衙公堂之上,目光如炬,直直逼視著癱軟在地的曹華。
“曹華,你可知罪?”
曹襄的聲音冷得像寒冬裡的冰碴子。
每一個字都彷彿帶著千鈞之力,砸在曹華心上。
曹華面白如紙,額頭上的冷汗涔涔而下。
他膝行幾步,哭嚎道:
“侯爺,小人知錯了,小人一時糊塗,求侯爺饒命啊!”
曹襄心中湧起一陣悲憤。
這石頭縣雖是偏遠之地,可也是大漢國的疆土。
百姓們也應是受大漢律法庇護的子民。
可眼前這曹華,竟為了巴結當地惡霸,草菅人命。
將民婦判給殺夫仇人,這等行徑,簡直是對大漢律法的踐踏,是對百姓的欺凌。
“你這狗官,平日裡享受著朝廷的俸祿,
肩負著治理一方、庇護百姓的重任,如今卻為了私利,
做出這等喪盡天良之事!\"
“你可知,你的一時糊塗,毀了一個無辜民婦的一生,讓她的夫君含冤九泉!”
曹襄怒不可遏。
身旁的侍從見狀,趕忙上前勸道:
“侯爺,息怒啊!莫氣壞了身子。”
曹襄深吸一口氣,強壓下心頭的怒火,沉聲道:
“來人,將這曹華押入大牢,聽候發落!”
侍從們得令,立馬上前,如鷹爪般將曹華牢牢擒住,拖出了公堂。
曹華一路掙扎,嘴裡喊著:“侯爺,小人願將家中財物盡數獻出,求侯爺開恩啊!”
曹襄充耳不聞,望著他被拖走的身影,只覺得心中五味雜陳。
大漢國第一個五年計劃實施至今。
各地都在緊鑼密鼓地按照計劃推進。
從民生到教育,從財政到軍事,皆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可在這偏遠的石頭縣,竟還上演著如此荒謬的一幕。
這讓他深刻意識到,大漢國的變革之路,依然任重而道遠。
他想起五年計劃中關於民生的部分,要修建水泥道路,讓各郡縣主幹道路通暢。
如今,長安附近的道路早已煥然一新。
商隊往來頻繁,百姓出行也便利了許多。
鋼鐵生產規模也在不斷擴大。
各種鋼鐵用具逐漸走進了尋常百姓家。
精鋼盔甲武器更是讓大漢軍隊如虎添翼。
新蔬菜作物的推廣,讓百姓們的餐桌上多了不少美味佳餚。
牲畜養殖規模的擴大,也讓肉食不再是達官貴人專屬的奢侈品。
醫生的培養也在穩步推進,許多鄉里都有了能診治日常疾病的醫生。
住房條件的改善,讓不少無家可歸的百姓有了遮風擋雨之所。
律法的改進,更是讓百姓們感受到了公平正義的曙光。
教育方面,每鄉都建立起了義務教育學校。
少府承擔費用,教師們拿著優厚的薪資,用心教授著初級知識。
為大漢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有學識的少年。
財政上,茶卡鹽湖的鹽業收歸國有,利潤大幅增加。
商稅的收取也讓國庫日益充盈。
手工業和輕工業的發展,更是讓大漢國內工廠林立,生產出了各種各樣的日常用品。
河運的發展帶動了捕魚業和造船業的繁榮。
軍事上,每年十萬套精鋼盔甲武器的供應,讓大漢軍隊的戰鬥力得到了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