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交給桑弘羊,就是一個極為英明的決定。
再精壯的牛也會累死在耕田之上,與其什麼都靠自己,不如慧眼識人才,把這些事交給那些合適的人才去做。
何況,歷史已經告訴了劉大海,哪些人有著通天之才。
桑弘羊小心翼翼的收起了那本與大漢國造書格格不入的書籍,然後對劉大海一拜。
劉大海自然而然的接受了,這是一種對他人認可的表示。
既是桑弘羊對自己的認可,也是自己對桑弘羊的認可。
隨即劉大海又道:“其實你不妨換個思路想一想,很多事情並不一定都要由你們戶部批准從國庫之中支出錢財。”
“就比如全國範圍內修建水泥路以及蓋學堂這種事。”
桑弘羊有些疑惑:“還請殿下解惑。”
雖然劉大海認為桑弘羊極為聰明有才華,但對方依然存在著時代的侷限。
“桑公,你覺得商人這個群體如何?”
桑弘羊想了想道:“我不討厭,但也不喜,只是如果商人能為大漢國繳納一定稅收,那我認為他們就應該有存在的必要。”
劉大海點了點頭,大漢和後世朝代還有所不同,門閥世家的影響力還沒有後世那般恐怖。
尤其是老爹手握皇權的漢武時期。
而像桑弘羊、張湯這些人,又是普通家庭出身,所以對商人並沒有特別大的敵意。
不像後世許多朝代,那些門閥世家牢牢掌握著晉升的渠道,不願商人擠壓他們的權利,所以商人永遠上不了檯面。
而普通百姓又沒什麼錢財,根本就沒法支撐一個人才的成長。
所以對絕大多數門閥世家來說,只要家裡別出了個不孝子孫,他們掌握著這麼多資源,傳承下去基本不會有太大問題。
“商人逐利,這是世人對他們的普遍認知,也確實是商人的本質,正所謂沒有不逐利的商人。”
“但商人也有他們的訴求,比如說希望自己的子孫能夠入了仕途。”
“除此之外,你覺得若是有一個讓商人揚名立萬的機會,你覺得他們會不會把握的住?”
桑弘羊眼神有些明亮,結合大海殿下剛才提到的修建道路和學堂這些事情,他已經猜到了對方的意思。
“殿下真乃神人也,若是讓商人在修建道路和學堂上出一筆資金,那將會減輕我們極大的負擔。”
劉大海看見桑弘羊欣喜的表情搖了搖頭:“你可以膽子再大點,各郡縣的水泥路和學堂由各縣的商人出資修建。”
“而那些出資修建學堂或道路的商人或者商會,將會有機會把自己的名字或者商會名稱刻在學堂紀念碑或者道路紀念碑上。”
“而且,只要參與出資修建道路或學堂的商隊,可以免費通行其所出資修建的道路部分,以及以八成會用通行大漢國所有道路。”
“再加上我們會在大漢週報上開一期特刊,感謝這些為建設大漢國而出資的商人。”
“你說,這種誘惑擺在他們面前,只要一個稍有遠見的商人,他會拒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