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其名字一般,十分方便。
而且,最主要的是,這辣條和泡麵都是紙質包裝,能夠長期存放,方便運輸。
這兩款商品一出,瞬間成為了元朔鎮對外出口的又一熱門貨。
基本上每天能生產多少,就能被絡繹不絕的商人買走多少。
而且,不少商人的訂單都已經排到了數月之後。
由此可見這辣條和泡麵的暢銷。
劉大海自然知曉,這兩種商品都是要流傳全國的,市場極大。
關鍵是這東西還便宜,普通百姓也能吃得起。
所以劉大海以廷掾身份,在提前規劃好的元朔鎮外圍,建了好幾處大工廠,專門用來生產這兩種商品。
而且,他還打算繼續擴大工廠規模。
要不然想把現在的訂單生產完,還得兩三個月。
除此之外,劉大海還給前往元朔鎮做生意的商人定下了一條額外的稅收政策。
那是他和曹襄以及東方朔三人討論過後共同上書由陛下同意的。
凡是前來元朔鎮做生意的商人,需要額外繳納百稅一的費用,這些錢用於元朔鎮的發展。
比如元朔鎮要建立一些公共場所,或者日後要擴大元朔鎮規模買地等等的消耗。
這個時代的官員,還不懂得投資這個概念。
一個城市想要發展起來,沒有投資支援,將會十分緩慢。
當然,劉徹也不可能拿自己少府裡的錢財給你投資幫助地方城鎮發展。
一是古代人還沒有這種意識,他們認為地方應該把錢財上繳到中央才是。
二是劉徹還指望著少府的錢財興軍打匈奴。
除非大漢國遇到了重大突發災難,要不然別想讓劉徹動用少府中的錢財。
所以劉大海就另闢捷徑。
這些商人來元朔鎮購買各種商品去外地出售,一個個賺的盆滿缽滿。
讓他們百稅一為元朔鎮發展獻力已經十分合情合理了。
畢竟百稅一的稅率實在是太低了,也沒有太多商人會放在眼裡。
畢竟他們能賺取的利潤遠高於此。
但對元朔鎮來說,成千上萬商人的百稅一不容小覷。
元朔鎮發展的很快。
元朔鎮周圍已經沒有繼續種植原來的粟米稻穀這種農作物。
清一色的種植著各種劉氏莊園的獨有蔬菜,以及一部分土豆。
這也是劉大海為帶動元朔鎮發展注入的動力。
而且,再加上無煙煤礦生意、各種食品工廠。
元朔鎮現在很缺人。
基本上所有居民都同時身兼一到兩份工作。
這樣的場景,東方朔稱之為大漢盛世。
若是全大漢都能如此,那將沒有任何一個國家配成為大漢國的敵人。
東方朔現在已經覺得,這裡,才是自己施展才能的最合適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