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國目前的鐵產量並不是很高,鋼的產量更低。
要不然劉徹也不會花費了如此時間和投入才堪堪為大漢國的全軍更換裝備。
但是大漢國以及發現的鐵礦銅礦等資源並不稀缺。
聽說大海建築學堂的方式後,劉徹有些猶豫,這會不會導致一段時間內鋼鐵成為緊缺物品。
影響到大漢國的軍備以及日常物品的生產。
劉大海對此淡淡一笑,以前不把許多東西拿出來,是因為他的身份不合適,容易被人安上一個造反的名頭。
就比如高爐鍊鋼,高爐鍊鋼流程並不是很難,但產量確實賊高。
如果劉大海以一個普通人的身份搞出來了這個,一天生產精鋼幾千噸,劉徹不早就給他砍了。
但現在不一樣了,他爹就是劉徹。
所以劉大海把這事和劉徹說的時候,劉徹雙眼狂冒精光,並督促劉大海趕緊找地方去建幾個高爐鍊鋼的場所。
如果大漢國的精鋼產量一天能夠達到上千噸,那大漢國怎麼能不無敵呢?
在這個時代,精鋼的產量就能夠決定一個國家的實力。
這就是冷兵器時代。
匈奴沒有能力去向大漢國一樣精煉鐵礦,更沒有能力去鍊鋼。
從客觀上來看,匈奴和大漢國根本就不是一個量級的,匈奴只佔據了從小在馬背上生活這一個優勢。
所以大漢國和匈奴之間的戰爭,匈奴註定是失敗的。
劉大海恢復皇子的身份,雖然劉徹並沒有給他什麼實權。
但沒有人不敢不給他好臉色看,畢竟,對方的作為是得到天下人認可的。
劉大海和劉徹交流完後,就拿著劉徹的聖旨直接前往將作監了。
大漢國幾乎一大半的有名的匠人,都在這裡了。
將作監這些大匠們的能力,劉大海是不會懷疑的。
劉徹這個人,從來就不允許自己眼前有混日子的人。
只要你有能力,劉徹巴不得使勁用你,如果你才不配位,那對不起,你的下場可能很慘。
一旦有人讓劉徹覺得他已經沒用了,那這個人很快就會從劉徹眼前消失。
而且此時的劉徹,已經可以不用考慮你的官職和出身了,只要你不讓他滿意,他就能廢掉你。
可以說歷史上比劉徹的皇權還要穩固的皇帝,幾乎沒有了。
這還是劉大海第一次來到這匠作監,把聖旨交給大匠作後,他就開始檢視人員名單了。
記錄在冊的匠人總共就二百多位,這個數字簡直低到離譜。
當然,劉大海知道,這些人估計都是被他老爹認可的匠人。
還有許多匠人可能還不入劉徹法眼。
但即便如此,劉大海也覺得這將作監的人實在是太少了。
這麼點人,如果是隻朝著一個方向研究,還湊合。
一旦要研究的東西多了起來,人手完全不夠用。
所以大漢國現在最需要的就是各行各業的人才,越多越好。
所以他必須廣建學堂,先培養出一大批苗子。
如果劉徹不是他爹,他可能不會這麼操心。
但沒辦法,他也是老劉家人,還坐過了皇位,這天下,終究是他劉家的天下。
自從劉大海坐了一次那個位置後,他的很多思想就瞬間發生了變化。
他現在,只希望大漢國比歷史上的時期強大無數倍,也不想讓老爹留下那些罵名。
如今的大漢國已經很好了,但還遠遠不夠。
所以劉大海直接把一整套的高爐鍊鋼流程拍到了一眾匠作監匠作的面前。
只要這玩意被建造出來,大漢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