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自己的孩子只能在劉大海這裡混個三弟子的名號,但張騫還是同意了。
他自己的孩子他知曉。
而且,張騫知道,那些山門中人大多數都有著一套自己的識人方法。
顯然,日後劉大海的大弟子和二弟子都不是常人。
自己家的孩子沒什麼大優點,能安穩當個三弟子也算不錯了。
只是不知道這華夏理工能不能把一個平平無奇的孩子,大變樣。
若是自己的兒子也能變得像劉大海一樣,那他張騫做夢都能笑醒。
張騫隱隱有些期待。
同時他對劉大海所言,日後讓其中一子繼承他的侯爵之位,也有些嚮往。
他張騫,還有機會能夠封侯嗎?
如果此次出使西域,他完成了結交大月氏共同出擊匈奴的任務。
他覺得陛下可能還會給他個侯爵之位。
但現在一個太中大夫就已經是陛下對他恩寵有加了。
隨即張騫就向劉大海詢問道:“不知大海兄覺得我張騫的哪個兒子適合加入你們華夏理工?”
劉大海看向了張騫的兩個兒子,他並分不清誰是誰,只知道他們一個叫張遷一個叫張錦。
在劉大海看來,以後世的教育方法,即使是普通人,也會學有所成。
真正生來就比別人聰慧的人,還是屬於極少一部分。
劉大海最終道:“不急,你可以問問他們二人,有誰願意拜我為師。”
張騫點了點頭,讓他們自己做決定,比自己大權獨斷要合適的多。
這樣他們日後也不會有所怨言。
最後一樁心事了了之後,張騫就變得放鬆多了。
時至中午,劉大海命府邸中人,為張騫做了一頓豐盛的菜餚。
就作為劉大海個人對這個開拓者的敬仰。
菜餚很豐盛,張騫和其兩個孩子都是第一次享受這種美食,讚不絕口。
但唯一的遺憾是張騫的妻子塔木爾對此只能觀望。
不過好在劉大海承諾,當塔木爾身體恢復時,可以隨時前來劉氏莊園做客。
張騫最終帶著許多劉氏莊園的特產離開了。
同時,一道關於劉大海收了一名親傳弟子的訊息也在眾多山門中傳播。
劉大海的第一位親傳弟子,是那剛出使西域歸來的太中大夫張騫之子。
大多數人對華夏理工的認知都停留在劉大海一人身上。
對其宗門是否還有其他長輩不是很瞭解,也不曾聽聞過相關訊息。
不過山門中人招收弟子是很正常的事情。
絕大多數山門都不會對此有太多關注。
但儒家除外。
獨尊儒術眼看著就要實現了,這時候冒出來了一個華夏理工。
讓陛下對是否還選擇儒家陷入了兩難。
儒家對帝王控制天下人思想極為重要。
但華夏理工已經表現出能夠讓天下萬民迅速富裕,讓國力迅速攀升。
這一點是他們儒家不具備的。
董仲舒對此十分的清楚。
董仲舒原本的打算是,對那些願意併入儒家的山門,使其成為儒家的分支。
對那些不願意併入儒家的,就徹底的進行打壓。
但華夏理工這個硬骨頭的出現,讓董仲舒陷入了兩難。
他的年紀已經很大了,眼看就要功成名就然後隱退了。
結果半路殺出了個華夏理工。
再想功成名就名垂青史,那就不得不和華夏理工分個高低。
只可惜他太老了,華夏理工劉氏子才十幾歲。
放眼儒家,如果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