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俘獲的那群人當然很好處置,大明有一套成熟的流程對付他們,掛上東南枝的掛上東南枝,流放的流放,勞動改造的勞動改造。
很簡單。
包括趙不息這一家子。
他們對川蜀造成的破壞實在是太大了,造孽太多,所以牽扯其中的男丁全部處決,未曾牽涉其中的男丁和女眷全部納入勞動改造政策之中,起步十年勞動改造期,地點在河西行省的沙州,簡單明瞭。
而對於主持投降的馬永康、吳挺、吳拱等一群人,因為立下了對於明國來說很大的功勞,極大的方便了明軍的進攻,屬於有功者,就不能簡單粗暴的處理了。
但是要說任用他們擔任什麼重要職位來酬謝他們的功勞,同志們是堅決不認同的。
他們雖然立下功勞,但是自身階級屬性未曾變更,腦袋裡還是舊的一套,如此行為與其說是投誠、起義,倒不如說是投機,任用他們行使權力什麼的是不可能的。
對於投機分子,明國在之前也遭遇過不少。
很多宋軍將領和宋國官員在明軍面前選擇了投降,但是主要侷限於一座城池或者一小支部隊的投降,功勞不算大,性質接近於戰敗被俘,投降者的官職往往也不高,不怎麼需要擔憂處理方式。
有些就送到戰俘教育班去接受再教育,出來之後看看學習結果如何,結果好的就給安排一些後勤方面的簡單文職工作。
有些主動請求回家務農,就允許他們回家鄉,然後安排一塊土地,讓他們務農,給他們自由之身。
除此之外也別想有什麼特殊的待遇。
但是這群人就不同了。
尤其是馬永康、吳拱和吳挺三人,功勞最大,奉獻最大,不好好安排一下,於情於理還真就不那麼容易過去。
經過討論,有人認為對待他們應該使用閒職戰術,用閒散職位把他們養起來,養到他們退休,就讓他們回家養老去,也算是明國對他們這一次貢獻的回報。
但是蘇詠霖認為這三人此番對明國作出的功績是很大的,沒有他們的及時反水,明軍想要透過川北防線需要付出不少代價,要花很多錢,而現在這個代價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川蜀戰役已經成為明國曆次征戰以來消耗最小收穫最大的一次戰役,所以僅僅是用一般的閒職養起他們,未免有點說不過去。
但要是給予實權,大家當然不能信任他們,他們自己估計也做得心驚膽戰。
指望這些三四十歲的人打心底裡認同明國的國家理念還不如指望母豬上樹,蘇詠霖也沒指望將他們成功改造,所以他的想法是可以給相當的職位,只要不給予實權就可以了。
“吳拱和吳挺都是將門出身,有豐富的軍事知識和實際經驗,我看,可以放到參謀總部裡,給個作戰參謀的職位。
至於馬永康,勉強也算是個宰相,在成都期間也竭盡全力做了不少裱糊匠的事情,有政治能力,我看,就把他放到內閣裡面,做個國務參贊好了。”
參謀總部雖然有著實際指揮軍隊作戰的權力,是明軍展開軍事行動之時的指揮中樞,但是不具有統兵權,只有戰時才能行使指揮軍隊的權力。
而且歸根結底,參謀總部裡真正有關鍵權力的還是參謀總長和參謀副長,以及下轄作戰各局的局長、副局長。
再有就是戰時被參謀總部外派到各級作戰部隊當中擔任參謀長職位、給作戰部隊提供戰術指導的高階作戰參謀。
只要不涉及這三方面,那就是個純純的參謀人員,只有說話的份兒,沒有決策的份兒。
於是在參謀總部裡,近些年也流傳起了一個自嘲的笑話,叫【參謀不帶長,放屁都不響】。
吳拱和吳挺的未來也就在參謀總部裡面做個資深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