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它的不規則,才會給生物造成如此恐怖的殺傷力,以至於一旦打中,基本上就是爆傷性打擊。
死亡機率很高。
雖然射擊精度和射程遠不如現代槍械,但是這種火力只要集中,只要數量夠大,給敵人帶去的殺傷將非常恐怖。
所以,哪怕火繩槍有那麼多顯著的難以解決的缺點,低訓練成本、高致死率就足以讓統治階級無法割捨,並且持續精益求精的發展這種單兵火槍了。
蘇詠霖當然也不能免俗,他不斷抽調大明高質量士兵從弓弩手轉行為火槍手,給他們配備火槍,讓他們日日操練火槍戰法,乃至於給他們配備了可以搭配作戰的長槍手和刀盾手,訓練戰鬥軍陣。
到洪武四年年中,他已經組建了兩千人的火槍手部隊。
而另一邊,洪武四年三月中旬,有了先期的技術積累,蘇詠霖要求的子母銃輕型火炮誕生。
一樣的鐵芯銅體,約一米七、八的長度,百斤的重量,透過自身搭配的木輪車可以實現自身的機動,可以透過馱馬或者驢子、騾子配合人力,實現較為快速的機動。
且此類輕型火炮需要操作計程車兵數量遠遠沒有重型火炮來的多,相對輕鬆,可以更大規模的投入戰場。
蘇詠霖觀看了匠人們和炮兵們進行的戰略試射。
他們將一大堆大約六百多個稻草人排列整齊放好,擺出軍陣的姿態,然後列出五門輕型火炮,在二百米左右的距離發射。
一陣轟鳴之後,五枚鐵彈全都打入了稻草人軍陣之中,給稻草人軍陣帶來了不一樣的傷害。
但是這個軍陣基本上是廢掉了,這是毫無疑問的。
看著七零八落一片狼藉的稻草人軍陣,蘇詠霖就在想若是換做血肉之軀的宋軍軍陣,那場面一定會非常血腥。
之後大約一個月的時間裡,蘇詠霖拿到了一些非常準確的資料。
比如當前型號重型火炮的極限有效射程、即仰角不超過五度的直射距離,大約在七百米左右。
這個距離之內,重型火炮可以對目標造成有效的直射打擊。
如果抬高仰角使得它的射程超出這個距離,那麼炮彈一樣可以飛,但是飛到什麼地方就要看它自己的想法了。
它是自由的。
這已經是改進火藥和發射技術之後的發射資料了。
最開始的資料達不到這個程度,所以蘇詠霖建議鐵彈繫結木質底座,利用他們發射雷神炮的經驗,讓鐵彈和木質底座形成羽毛球式頭重腳輕的自穩結構,以增強穩定性,從而提高射程。
工匠們據此改進彈藥結構,於是使得重型火炮的有效射程得到了提升,精度也有了提升。
加持了顆粒火藥和自穩結構之後的重型火炮的發射效果達到了一個讓蘇詠霖比較滿意的地步。
而輕型火炮也同樣加持了以上技術,取得了有效射程二百五十米到三百米的成績,使得蘇詠霖同樣比較滿意。
之後若想繼續增加有效射程和射擊精度,不僅需要技術加持,也需要用到照門、準星等等,並且還要計算彈道,需要讓炮兵掌握一定的專業知識,朝著更加專業化的方向發展。
而這支剛剛建立起來的火器部隊暫時還不具備那麼強大的專業實力,很多東西都要靠他們不斷的摸索,才能摸索出來。
在此期間,蘇詠霖所能做到的無非是提供給他們充足的經費和足夠的訓練場地、物資,讓他們可以更加熟練。
同時,他還讓火器局當中有文化的高素質的科舉出身的官吏前來統計資料,給官兵們提供數學方面的支援,並且傳授他們基礎的數學知識。
經過如此積累,真的上了戰場之後,火炮才能起到決定性的作用。
但是不管怎麼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