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早飯放到鍋裡,下去把雞餵了。
“咯咯咯”,幾隻雞在悠閒的刨著地上的稻殼,時不時啄一下。看見王小暖過來都往平時吃食的食槽走過去。看來經過一晚上的冷靜,雞群也恢復了正常,若是再來一次,不知道雞們會不會被嚇死。
食槽添上食,把水槽裡的冰雪掏出來,重新加上熱水。
喂完雞,繞著圍欄走一圈一切正常,走到昨天丟豬內臟的地方,豬內臟已經被叼走了。仔細找了找周圍的腳印,被雪覆蓋了一些,只留下淺淺的印記,看著有點像貓科動物的腳印,腳印不大,看著比寵物貓的腳印大不了多少。
不知是哪種動物,野貓?豹子?
確認周圍是安全就回去吃早飯,順便抱一捆乾柴回去。簡單吃完早飯,先把豬頭處理了燉煮起來。
拿叉子把豬頭叉起來放到火堆上,把豬毛燒掉,燒到表皮黢黑的時候就可以。拿下來泡進熱水裡,泡十幾分鍾用刀把表面的髒東西刮乾淨,露出燒的微黃的豬皮。
割下豬耳朵,把耳管切開,豬頭對半切開,再把鼻孔也切開。鼻孔裡面很髒,必須得切開才能清洗乾淨。
豬牙也很髒,刷了半天也還是黑的就直接切了扔掉。豬耳朵和豬鼻子都用草木灰反覆刷洗乾淨。
洗乾淨的豬頭涼水下鍋,幸虧這豬不大,不然一鍋還煮不下。
放大塊的生薑、蔥、米酒、花椒去腥,水開煮乾淨裡面的血沫,撈出來洗乾淨。
把鍋洗乾淨,倒少許油一勺清水、大塊麥芽糖炒糖色。炒到變棗紅色的時候加熱水。
放上豬頭再加入沒過豬頭的熱水,加各種香料、幾顆辣椒、少量的鹽。鹽一下不要加太大,因為吃的時候還要二次烹飪。
小火燉煮兩個小時,中途鍋裡沒水了再加點開水。用筷子輕輕一戳就進肉裡的時候就是燉好了。
把鍋端下來加入香菇鮮蝦粉,再燜一個小時更入味。
時間到了撈出豬頭拆掉骨頭,骨頭丟給大黃磨牙。把肉分切成塊,中午做個涼拌豬耳朵,渣辣椒炒豬臉肉。
豬耳朵上的脆骨嚼起來嘎嘣脆,豬臉肉軟糯粘牙,混著辣辣的渣辣椒香辣可口。再加一個年糕湯解辣解膩。
一個豬頭她跟大黃兩天就吃完了,也不用凍起來。
吃完午飯接著處理豬皮,把豬皮拖到河邊洗掉上面的生石灰和多餘的油脂、殘餘的肉。
外皮的毛也要清理乾淨,然後反覆漂洗幾次放進一個裝滿大量的鹽和草木灰的盆中攪拌均勻,浸泡幾天。然後按照鞣製兔皮的步驟處理豬皮。
等到晚上把不多的豬板油熬成豬油。板油清洗一遍,切成小塊,鍋里加些清水一起小火慢慢熬。同時加入花椒、大塊姜、蔥去腥,熬好的豬油微冷後倒進油管子儲存,油管子里加幾顆黃豆,據說可以延長保質期。油渣不多就直接給大黃拌飯吃了。
這兩天都沒有下雪了,從早上就開始放晴,隨著雪慢慢融化,凍著肉的雪堆眼看也要融化。趕緊從山林坡地挖雪回來加固,然後再上面鋪上稻草保溫,隔絕陽光,讓天然冰箱融化的慢一點。
把雞圈頂上的雪,地面的積雪掃掉。
食盆和水盆也都放到雞窩裡了,放在外邊瞬間就被大雪覆蓋,雞都吃不上。
第三天起床餵雞的時候,發現一隻母雞凍死在雞窩邊上,一模都硬邦邦的。沒辦法只能含淚吃掉了。
為了避免更多的雞被凍死,在雞圈裡放了一個炭盆,早中晚加一個碳,晚上要過夜碳要加多一點。
雞拔毛去內臟清洗乾淨,切成小塊。為了倒廚餘垃圾,在山洞旁邊挖了個坑用來倒廚餘垃圾,等積累多了還可以用來堆肥。
直接在灶臺上邊煮邊吃,又暖和又方便還不用多洗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