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玉立,甚是喜人,每天要看好幾遍。
菜園子裡新添了幾樣,路邊挖回來的薄荷、紫蘇等。
薄荷是多年生植物,只要種下,每年都能生根發芽有的吃,只需要拔草施肥就行。
到了正午,陽光正烈的時候,最適合翻醬油缸。
連著曬了幾天後,那一缸每天攪拌的醬缸成功變成了黃豆醬。
雖然黃豆經過攪拌確實會被攪爛,但是沒想到這麼快就爛了。
幸好攪爛的黃豆醬沒壞,正好當做黃豆醬吃,也不用再加水曬醬油了。
曬好的黃豆醬,儘量把水分曬乾點,把醬壓緊實,排空空氣。然後上面澆一層熟油防止氧化長白毛。蒙上一層透氣的布,放在陰涼通風的地方可以儲存一年。
新鮮出爐的黃豆醬,自然要做一鍋醬燉魚吃,但是燉魚沒有豆腐就失去了靈魂。為了吃一頓燉魚,還要提前一天做豆腐。
剛撈上來的大魚,解剖去除內部的腹部黑膜和貼骨血,這個黑膜和貼骨血是腥味的主要來源。
若是不怕麻煩還可以把魚放進燙水裡燙一下,去除魚身表面的黏膜,魚背改刀。
起鍋放油,豬油最好,之前熬出來的一點豬油已經用完了,只能用菜籽油了。
姜、蒜、蔥、幹辣椒、八角、花椒下鍋炒香,放入一勺黃豆醬,王小暖:()穿越原始深山,種田,養雞,養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