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部分 (第4/4頁)

物殘片。

吳江梅堰又出土了四千年前的大批紡輪和骨針,以及帶有絲絞紋和蠶紋的陶。

這都說明了蘇杭古代先輩很早就掌握了養蠶紡絲的技術。

蘇杭在上古時期屬九州中的揚州,夏禹時就有絲織品土貢“織貝”一類的彩色錦帛。

春秋時期吳國公子季扎到中原各國觀禮時,曾將吳國所產的縞帶贈給鄭相國子產。

據《史記》載:周敬王嗇王元年,吳楚兩國因爭奪邊界桑田,曾發生大規模的“爭桑之戰”,說明蠶桑之利在當時經濟上的重要地位。

吳國都城就在蘇杭,三國東吳時,絲帛之饒,衣復天下,蘇杭絲綢已發展成為“瞻軍足國”的重要物資。

南北朝時,有日本使者求吳織、縫織女工歸,《日本書紀》亦有相應的史實記載。

隋唐時,蘇杭屬江南東道,絲綢貢品數量最多,土貢有絲葛、絲綿、八蠶絲、緋綾。韓愈曾說:“賦出天下,而江南居千九。以今觀之,浙東西又居江南十九,而蘇、松、常、嘉、湖五郡又居兩浙十九也。”

當時有“蜀桑萬畝,吳蠶萬機”的說法,吳蠶指湖州蠶絲(湖州又名吳興),當時以形容長江流域蠶桑紡織業的發達。

兩宋時期,據《宋史紀事本末》:“徽宗崇寧元年(1102年)壬午春三月,命宦者童貫置局於蘇杭。”

蘇杭為當時聞名全國的織錦院。

蘇杭的宋錦最為著名,又稱蘇錦。緙絲名家沈子蕃、吳子潤亦出於蘇杭。

《吳門表隱》記載:元豐初(1078年)城內祥符寺巷即建有機聖廟(又名軒轅宮),還有新羅巷、孫織紗巷(今古市巷裝駕橋巷之間及嘉餘坊)等生產紗羅的地方。

虎丘塔和瑞光塔分別出土了五代北宋時期的刺繡、絲織經袱和經卷絲織縹頭。

除了由政府投資的蘇杭絲綢博物館之外,位於蘇杭千年古街山塘街上,還有一個由民營企業投資打造的4000多平米的絲綢文化藝術館。

蘇杭舊稱錢唐,宋代以前屬吳興郡,有“絲綢之府”之稱。

說起蘇杭絲綢,要先從一個書法家說起。

書法家名叫褚遂良,因為唐高宗封他為河南郡公,所以世稱褚河南。

不過他的祖先確實也在河南,但後來從河南遷到了蘇杭,所以便成了錢塘人。

褚遂良的父親叫褚亮,是陳後主的尚書殿中侍郎,後來入隋,又入唐,褚遂良最後也成了唐太宗的重臣。

他是初唐四大書法家之一,同時也是唐太宗最信任的朝臣。

不過因為反對武則天掌朝,最後被貶到今天的越南,死在了那裡。

當時褚家後代都被流放到了邊遠地區,直到武則天死才給平反。

褚遂良的第九代孫褚載,從其先家揚州遷到了蘇杭,那已經是晚唐了,公元897年,褚載進士及第。

蘇杭的老百姓傳說,就是褚載從揚州遷到蘇杭的時候,他把揚州的先進絲綢技術帶來了,從此蘇杭絲綢業才得以長足進步。

因此,蘇杭絲綢行業的人,把褚載當作他們的祖師爺來敬。

相傳褚家的故居在今天蘇杭下城區的新華路北段,這個地方舊時稱忠清巷,自唐宋以來,一直就是蘇杭絲綢業的中心區域之一。

宋代,絲綢業的人已奉褚載為鼻祖,昔日的褚家祠堂,就修建成了觀成堂。

到了清代,還樹了碑文說:昔褚河南之孫載者,歸自廣陵,得機杼之法,而綢業以張。

蘇杭絲織業的聖地在東園巷的機神廟,那裡有一塊碑,也專門記載了這件事

最新小說: 魔法辭條 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 震驚:我的室友,竟然是巔峰第一 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劍膽琴心 四合院:這年輕人話不多,就是幹 兒童故事三百篇 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 NBA:浪子老闆,打造紫金十冠 聖經千問 網遊:垃圾天賦超神技 從火影開始旅行 山海經之災厄將至 快穿:戲精大佬又去拯救男主啦 報恩?我看你是想以身相許! 綜漫之亞刻奧特曼 開局木筏:靠萬倍增幅征服世界 觸靈偵探事務所 壞傢伙他只想撈錢! 全民穿越:死靈法師的崛起 幻界風雲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