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開頭這段字幕的話,不到電影最後,你可能會看的雲裡霧裡的。
《英雄》大致分為了三個故事,分別是無名和秦王講述的版本以及事情的真相,張藝謀用了三種顏色加以區分。
首先是無名講述的紅色版本,這是最匪夷所思的,紅色本身就是慾望的象徵。
在他的講述中,飛雪殘劍這樣的俠士終究只是一個心胸狹隘的武夫罷了,無法逃脫世俗的枷鎖,所以在得知男女關係之後,飛雪和殘劍就徹底亂了心性,這才給無名最大的機會,讓他對二人進行了逐一擊破。
但是秦王和殘劍有著一面之緣,所以對於殘劍的為人也是有著一些的瞭解,他認為殘劍這樣的劍客根本不可能是市儈的小人,而是一個真正的俠之大者。
所以在秦王講述的藍色版本中,飛雪殘劍都是最完美的大俠,而藍色象徵著理想,所以他們都願意為了對方犧牲,並且甘願成為無名刺秦的捐助者。
但是這個版本的二人實在是過於無暇,僅僅是存在於人的講述和理念之中,在現實之中是不可能存在的,註定只是一個烏托邦。
最後是最接近事情真相的白色版本,在這個版本中,殘劍飛雪並非是那種斤斤計較的人,但也不是那種非常理想的俠客,他們更像是兩種版本的中和。
而白色代表著公正,也是象徵著這個版本最接近事情的真相,所以殘劍飛雪他們都無法逃脫復仇的命運,但是也是心懷天下。在殘劍的理解中,他們和秦王的仇只是個人的恩怨,而秦王是當時亂世中唯一能夠終止戰爭的人,所以為了天下,殘劍就必須放棄個人的恩仇。
最終,殘劍的理念感染了無名,讓他放棄了刺殺,同樣也是讓秦王無比的觸動,這是在中國歷史上最具知名度的帝王。但是在那一刻,他因為有殘劍這樣的知己而感到欣慰,在冷峻的面龐上也會留下眼淚。
所以根據三個版本的講述,張藝謀將中國的俠客精神寄予到了厚重的歷史中,中國人歷來追求犧牲小我,追求大我的,張藝謀正是透過千年的沉澱讓中國現在的觀眾感受到依然傳統力量的震撼,也許這種震撼不是靠著當時的一遍的體會就能領悟到的。
兩個多小時的電影,給現場的眾人帶來了太多的震撼。
場面製作宏大,動用軍隊出演,氣勢磅礴,氣吞山河,震撼人心,畫面唯美就不用說了。
多個武打場景盡顯俠客風采。書館前的擋箭,棋館之戰,湖面之戰,胡楊林之戰,秦軍大營之戰,電影武打設計瀟灑飄逸,行雲流水,李連杰演的大俠無名,招式那叫一個酷。
不僅有武打場面的視覺衝擊,而且集武打與中國美學藝術為一體。
桂林山水,山水秀麗,畫面唯美,體現中國特色美景內涵。
內蒙古阿拉善額濟納旗,胡楊林,金黃色樹葉,風捲落葉,一身紅衣,兩個美女在決鬥。
九寨溝景區湖面打鬥場景,輕靈飄逸,蜻蜓點水,更是一場視覺盛宴。
西域大漠狂沙,西風凜冽,無限蒼涼!這些畫面都充分體現了一個字“美”。
純色彩的表達! 看過英雄的人會發現,演員的服裝顏色有紅色,藍色,白色三種基調。
武功與琴韻。棋館內,先是長空與人下棋,繼而是長空與秦宮七大高手對戰,無名大戰長空,兩人以意念交手,堪稱時尚前沿。
武功琴韻,雖不相同,但原理相通,都講求大音希聲之境界。影片中的老者的古琴演奏,與武打同時展開,琴絃崩斷之時,打鬥也戛然中止,無名擊殺長空。
書法劍術,境界相通,奧妙全靠領悟。提出 書法與劍術原理相同,都講求手腕的力度。從一個“劍”字中可以看到一個人的武功高低以及劍法的走向,無名試圖從殘劍的“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