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分,要麼埋頭學術、不諳世事的人來說,簡直是 “噩夢”。
教練跟個生活百科全書似的,詳細講解怎麼在山林裡辨別哪些野菜、野果能吃,哪些是 “毒炸彈”,吃了能讓你躺平;怎麼用樹枝、藤蔓搭個能扛風雨的簡易庇護所,就像搭積木一樣,不過難度係數高了不少;還有怎麼利用自然材料製作陷阱捕捉小型獵物,感覺一下子回到原始社會。
吳梅這丫頭,一開始看到那些扭來扭去的蟲子,嚇得小臉慘白,跟見了鬼似的,連連擺手:“這玩意兒怎麼下得去嘴啊,我寧願餓成紙片人。” 可架不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鼓勵,尤其是看到趙猛跟個美食博主似的,帶頭把一隻烤得滋滋冒油的蟲子塞進嘴裡,還一臉陶醉,她也咬咬牙,閉著眼睛嚐了一口,沒想到,這一嘗就開啟了新世界的大門,發現蟲子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噁心,反而有股特別的香脆,跟吃薯片似的。
在搭建庇護所環節,技術支援團隊的專家們大顯身手。地質勘探專家劉峰憑藉對地形的 “第六感”,很快相中一處背風且地勢稍高的斜坡,就像給房子選了個風水寶地。電子裝置專家林宇則利用手頭的工具,像個巧匠似的,把樹枝、藤蔓擺弄成堅固的框架,再由其他人用寬大的樹葉、茅草層層覆蓋,一座簡易卻實用的 “林間小屋” 就誕生了。醫療小組的陳醫生還在旁邊唸叨,跟個唐僧似的,提醒大家在野外一定要注意防潮、防蟲,別一不小心就被疾病纏上,那可就麻煩大了。
第三天是裝備實操演練,得確保每個人都能把各類儀器裝置玩得轉。文物修復師蘇瑤像捧著稀世珍寶一樣,小心翼翼地拿著文物修復工具,向大家展示怎麼在顛簸得像坐過山車的環境下,精準地修復細微的文物破損。她的手指靈活得像在琴絃上跳舞,在一堆碎瓷片中穿梭自如,沒一會兒,一片原本碎得不成樣的瓷片就被完美拼接,跟施了魔法一樣。
電子裝置專家林宇則手把手教大家操作那些高科技探測儀器,怎麼調整金屬探測器的靈敏度,就像調收音機頻道一樣,得調到最精準;怎樣解讀地下雷達探測儀反饋的資料,跟看天書似的,得慢慢琢磨。
安保團隊的隊員們也沒閒著,反覆練習槍支的拆卸、組裝,以及在複雜地形下的射擊技巧,那熟練程度,讓人不禁感嘆,這要是真遇到危險,他們肯定能保大家周全。
經過這三天的磨合演練,大家從一群誰也不認識誰的陌生人,變成了一支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 “超級戰隊”,每個人都摩拳擦掌,對即將奔赴的哀牢山之行信心滿滿,就等上頭一聲令下,像離弦之箭一樣,衝向那神秘得讓人既期待又害怕的大山。
:()我在都市做道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