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 (第2/4頁)

者,由此或許可以理解餘秋雨為什麼不講求細節精確,也不惜削足適履地凸顯歷史敘事中的抒情成分,幾乎將用情緒包圍、感染讀者變成了餘氏散文的唯一目標。

如果是身處八十年代,餘秋雨或許真會成為*式的文化英雄,不過他遭逢的是九十年代初那樣一個正規化轉型的時期,學界以規範為目標、以袪魅為要事的風氣,帶動了高層讀者對《文化苦旅》中空疏、濫情、自大等問題的反思——也未嘗沒有包含批評者的自我反思。在這裡,“餘秋雨”是一個將八十年代啟蒙精神與市場暢銷法則融為一體的文化符號,批評者當年對於餘氏散文稍嫌過激與蕪雜的評議,或許喻示著社會精神生活的某種轉向。

延伸閱讀

蕭樸編:《感覺餘秋雨》,文匯出版社1996年2月版

餘秋雨:《霜冷長河》,作家出版社1999年3月版

蕭夏林、梁建華主編:《秋風秋雨愁煞人——關於餘秋雨》,中國文聯出版社2000年1月版

王彬彬:《文壇三戶:金庸·王朔·餘秋雨》,大象出版社2002年1月版

金文明:《石破天驚逗秋雨——餘秋雨散文文史差錯百例考辨》,書海出版社,2003年7月版

1992《少女小漁》(1)

體裁:短篇小說

作者:嚴歌苓

原發刊物:中央日報(臺灣)

發表時間:1992年4月3日至5日

內地首發:《臺港文學選刊》

發表時間:1995年第9期

(李兆忠 撰)

《少女小漁》是嚴歌苓赴美后出版的第一部作品集。其中的同名代表作《少女小漁》在1992年4月3日至5日的《中央日報》(臺灣)副刊發表,獲“第三屆中央日報文學獎”小說類第二名,後由作者改編為同名電影(張艾嘉導演,劉若英主演),上映後在兩岸三地及海外華人世界產生廣泛影響,獲“亞太地區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少女小漁》在嚴歌苓的創作生涯有著重要的意義,它的問世,某種意義上標誌著作者新的藝術歷程的開始。之後的十多年裡,嚴歌苓以令人瞠目的藝術能量,推出了《人寰》、《扶桑》、《第九個寡婦》、《一個女人的史詩》、《小姨多鶴》、《寄居者》等十多部長篇小說,還有許多中短篇小說,在國內文壇引起持續的反響。作家梁曉聲認為:嚴歌苓的作品與轟動一時的“留學生文學”不同,寫過那種“文學”的人發了跡就不會再寫了,不可能去關注扶桑這樣的人;嚴歌苓的語言有一種“脫口秀”,是對語言的天生的靈氣。北大中文系教授陳曉明推許嚴歌苓是“中國當代女作家第一人”,認為她的作品技術含量高,“擁有一種很典型的、好萊塢電影和歐洲文學結合的意識”;評論家李敬澤稱嚴歌苓是“現在漢語作家中最具職業精神的一個”,高產而且藝術水準穩定,體現了一個作家的“內在力量”。(《《嚴歌苓:“寄居”在文學深處》,中國新聞2009年4月9日)雷達認為嚴歌苓的小說是“近年來最講究藝術性的作品”,其敘述的魅力在於“瞬間的容量和濃度”,其小說有一種擴張力,充滿了嗅覺、聽覺、視覺高度的敏感。(《天生的靈氣 獨特的景觀》,《文學報》1997年12月25日)公平地說,當今海外華文寫作者中,能與國內文壇頂尖級大家分庭抗禮的,嚴歌苓幾乎是唯一的人物;嚴歌苓的存在,使海外華文寫作的整體水平得到了提升。

《少女小漁》講述一個發生在大洋彼岸的現代版“典妻”故事:22歲的中國大陸少女小漁,在男友江偉的授意安排下,與一個67歲的義大利裔糟老頭子假結婚,為的是獲得該國的永久居留權。此舉深深地傷害了江偉作為一個男人的尊嚴,一系列變態暴虐的行

最新小說: 原神,身為初代雷龍,我竟被同化 【王俊凱】與你相遇真好 大玩家:第一紀元 死對頭總想讓我喜歡他 網遊:開局SSS天賦,吞噬召喚 修仙,全能之神是器修一班小師弟 庶女開鋪:我靠美食當上商業女王 博德之門3:從螺殼艦開始新生 我在全息武俠遊戲裡成了邪神 魔法辭條 網遊:我的攻擊刀刀斬血百分之十 震驚:我的室友,竟然是巔峰第一 江湖夜雨十年燈之劍膽琴心 四合院:這年輕人話不多,就是幹 兒童故事三百篇 四合院:重生傻柱,我有無敵空間 NBA:浪子老闆,打造紫金十冠 聖經千問 網遊:垃圾天賦超神技 從火影開始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