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А。Андонов; Югославската политика на необвързване),索非亞:“赫?博特夫”出版社,1982。
圖8…2不結盟運動創始人:鐵托、納賽爾和尼赫魯
在布里俄尼島會晤(1956年7月)
1961年6月,在開羅召開了不結盟國家籌備會議,提出參加會議國家的條件是:實行在和平共處和不結盟基礎上的獨立的外交政策,支援民族解放運動,不加入大國軍事集團,不締結雙邊軍事同盟,不向外國提供軍事基地等。同年9月,在貝爾格萊德舉行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宣告不結盟運動的誕生。這次會議有28個國家(亞洲10個、非洲12個、拉丁美洲4個和歐洲2個國家)參加,其中有3個國家只派了觀察員。當時,不結盟運動的參加國擁有8億人口,領土面積達到3300萬平方公里。在這次會議上,鐵托在發言中提出,發達國家應該幫助不發達國家,它們“如果把花在軍備上的資金的1/10用於不發達地區的發展,那就能滿足這些國家非常迅速發展的需要”。他還強調說,“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佔有自己的席位,現在是時候了”《鐵托選集(1961~1973)》,第45、51頁。。
圖8…3第一次不結盟國家首腦會議在貝爾格萊德舉行(1961年9月)
1964年在開羅舉行第二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參加者有46個國家的正式代表和8個國家的觀察員。這說明不結盟運動是世界從“冷戰”和集團對立走向多極化的產物,是大多數中小國家、特別是那些剛剛擺脫殖民統治而獲得獨立的國家要求獨立和平等願望的反映。後來,學者們把不結盟政策的基本目標歸納為:國際關係*化、非殖*義化、發展和裁軍。
南斯拉夫聯邦從一開始就把不結盟作為自己對外政策的基礎和處理同東西方國家關係的指導原則。綜合南聯邦領導人和學者的大量講話和論述,南斯拉夫聯邦不結盟政策的基本原則可以概括為:堅持不同社會制度的國家獨立、自主和平等、和平共處和積極合作的原則;支援各國人民爭取和維護民族獨立、捍衛國家主權以發展民族經濟和民族文化的鬥爭;堅持反對集團劃分,反對帝國主義、新老殖*義、種族歧視以及一切形式的外來干涉與統治和霸權主義;加強第三世界國家的團結;主張國際關係*化和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也就是說,南斯拉夫聯邦的“外交政策是建立在睦鄰、積極的和平共處和同所有的國家和人民平等合作的原則基礎之上的,這也是不結盟政策和聯合國憲章的準則”。《南斯拉夫概況》,第47頁。
鐵托之後的南斯拉夫聯邦(2)
早在1958年召開的南共聯盟第七次代表大會上,就把“非集團”正式確定為南斯拉夫聯邦對外政策的總原則。此後,鐵托多次強調指出:不結盟政策的實質在於反帝反霸;不結盟政策既不是所謂中立主義,也不是謀求建立所謂的第三集團,更不會成為任何一個大國或某種政策的工具。南斯拉夫聯邦主張,為了全人類的利益和未來,發展水平和意識形態不同的國家應該和平共處,廣泛合作。
南斯拉夫聯邦一向重視維護不結盟運動的團結和行動一致。它積極參加不結盟國家的重大會議和活動,併為貫徹執行歷次不結盟運動會議的決議和精神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由於參加不結盟運動的國家很多,情況千差萬別,因此產生一些分歧、爭端、甚至衝突在所難免。20世紀60年代後期,由於整個國際形勢的影響和大國的干涉,在非洲和*地區的一些國家之間出現了較為尖銳的矛盾。南斯拉夫認為,不結盟國家之間的爭端和衝突應該透過和平途徑加以解決。在它的倡議下,繼1968年召開了第二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後,1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