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事方面,雙方各自削減邊境駐軍數量。大明將在靠近後金邊界的地區,將駐軍數量減少至戰前的三分之二,後金同樣需按比例削減其邊境駐軍。同時,雙方約定不得在邊境地區進行大規模軍事演習,如有必要的小規模演練,需提前通報對方,避免引起誤會。
其五,關於朝鮮問題,後金承認朝鮮為大明藩屬國,尊重朝鮮與大明之間的宗藩關係。後金不得再對朝鮮發動任何形式的軍事進攻,不得干涉朝鮮內政。大明則負責維護朝鮮與後金之間的和平穩定,確保朝鮮履行對大明的藩屬義務。
這份盟約看似給雙方帶來了和平的曙光,然而朝堂之上,大臣們對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這是大明的勝利,讓後金稱臣納貢,穩定了邊境局勢;也有人擔憂後金只是假意求和,利用盟約休養生息,日後定會捲土重來。而榆翔看著盟約文字,心中深知,這份盟約只是暫時的緩衝,後金的野心不會就此熄滅,大明仍需居安思危,積極備戰,以防不測。
在盟約簽訂之後,朝堂之上氣氛莊重而熱烈,崇禎皇帝端坐於龍椅之上,目光掃視著殿下群臣,緩緩開口道:“此次與後金之戰,我大明將士奮勇殺敵,保家衛國,諸多將領更是立下赫赫戰功,實當重賞。”
言罷,崇禎皇帝目光落在周遇吉身上,朗聲道:“周遇吉將軍,作戰勇猛,指揮有方,於亂軍之中鎮定自若,多次擊退敵軍,為保衛大明邊境立下大功。朕特擢升你為太子少保,加授左都督銜,賞黃金千兩,良田百頃,望你日後繼續為大明效力,保我疆土平安。”
周遇吉趕忙出列,跪地謝恩:“陛下厚愛,臣定當肝腦塗地,以報聖恩。”
接著,崇禎皇帝看向吳三桂,說道:“吳三桂將軍,年少有為,在戰場上衝鋒陷陣,屢立奇功,展現出非凡的勇氣與謀略。朕封你為平遼伯,賜蟒袍玉帶,增兵三千,望你不負朕望,再接再厲。”
吳三桂面露喜色,急忙跪地叩首:“謝陛下隆恩,臣必效死力。”
隨後,崇禎皇帝將目光投向孫承宗,神情敬重地說道:“孫承宗先生,德高望重,智謀超群,為我大明出謀劃策,排程有方,實乃國之棟樑。朕晉封你為太傅,食邑千戶,賜府邸一座,以彰先生之功。”
孫承宗趕忙上前,躬身行禮:“陛下過譽,老臣不過是盡了些綿薄之力,定當鞠躬盡瘁,輔佐陛下。”
最後,崇禎皇帝看著榆翔,眼中滿是讚賞:“榆翔,你足智多謀,臨危不懼,多次化解危機,扭轉戰局。不僅如此,你還能洞察後金陰謀,為朕出謀劃策。朕封你為少保,領兵部尚書銜,兼太子太保,賞珠寶十箱,宅邸一處,望你日後繼續為大明社稷殫精竭慮。”
榆翔心中一凜,趕忙跪地謝恩:“陛下如此厚恩,臣萬死難報。臣定當不負陛下重託,為大明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封賞完畢,朝堂之上響起一片謝恩之聲。然而,在這一片榮耀與喜慶之中,榆翔心中卻隱隱擔憂。他深知,後金雖已簽訂盟約,但野心勃勃,大明的危機並未真正解除。此次封賞,既是榮耀,更是責任,他暗自下定決心,定要趁著這短暫的和平,整軍備戰,為大明的長治久安竭盡全力。
封賞完畢,朝堂上頓時響起一陣交頭接耳的議論聲。
一部分大臣紛紛面露羨慕與欽佩之色,對受賞的幾位將領讚不絕口。內閣大學士們紛紛拱手向周遇吉、吳三桂、孫承宗和榆翔表示祝賀,言辭之中滿是溢美之詞。“周將軍此次戰功卓著,實至名歸,日後定能為大明再添輝煌。”“吳三桂將軍年少英勇,前途不可限量啊。”“孫太傅智謀超群,實乃我大明之幸。”“榆尚書更是才略非凡,有此棟樑,大明何愁不興。”這些讚揚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耳。
然而,也有一些大臣心中泛起別樣的滋味。一些與受賞者平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