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步一晃往屋裡走去。
何向東出了門便撒了歡狂奔起來,一雙小短腿倒是飛快。
84年的天津郊縣交通根本不像後世那麼擁堵,那個年代汽車可是個罕見的物事,所以小孩兒在路上撒歡也不用擔心什麼,留神點腳踏車就行。
何向東和他師父住在縣城東,靠近農村了,算是當時的郊區吧,地上是黃泥鋪成的路,還在上面用長方形的青石板拼起來。這種老路晴天倒是還好,一遇到下雨天那可就遭罪了,出門一趟能順二斤泥回來。
一溜小跑之後,何向東來到一個老式的農家小院,也沒進去,非常熟悉地往邊上一躥,跳上一個石墩,墊著腳往裡頭看。
裡頭一個扎著羊角辮的小姑娘面前擺著一個扁圓形的木框皮面鼓,支在幾根竹棍組成的竹架子上,小姑娘一手拿著木質的勻板,一手拿著竹製的鼓籤。
嘴裡唱道:“馬嵬坡下草青青,今日猶存妃子陵,題壁有詩皆抱恨,入祠無客不傷情。萬里西巡君請去,何勞雨夜嘆聞鈴。楊貴妃梨花樹下香魂散,陳元禮帶領著軍卒保駕行。嘆君王萬種淒涼千般寂寞,一心似醉兩淚如傾……”
唱的是京韻名家駱玉笙的代表作《劍閣聞鈴》,唱京韻大鼓的那個小姑娘叫田佳妮,是何向東新交的小夥伴,因為比何向東大兩歲,所以也一直被方文岐戲稱是何向東的童養媳。
在小姑娘對面還站著一位老頭,跟方文岐那副邋遢的樣子完全不同,這老頭穿著講究,長衫馬褂,足蹬布鞋,頭髮根根往後倒梳,一絲不亂,鼻樑上還架著一副眼鏡,很有老派知識分子的樣子。
老頭叫柏強,是田佳妮的師父。
第三章 太平歌詞
何向東正看得熱鬧呢,柏強就打斷田佳妮的演唱,說道:“妮兒啊,我說你怎麼不管板眼就唱啊,現在是沒給你配上弦,要不然不得全亂了啊。”
田佳妮抬起頭,看著師父,一臉茫然。
柏強解釋道:“你在用緊板的時候,也是需要和慢板配合的,從一板三眼過渡有板無眼,然後再回到一板三眼。就像《劍閣聞鈴》這段兒,它最後一落,從間奏開始到第一個字的‘再’都是慢板,接下來的‘不能’開始一直到‘萬點通紅’就要到有板無眼的緊板,然後到‘這君王’到結束,再回到慢板,這都是有規矩的。”
傳統唱曲時,經常是用鼓板按節拍,凡是要強拍的都需要擊板,所以稱這一拍叫“板”,弱拍和次強拍是用鼓籤敲鼓或者是手指按拍,稱作“眼”,合稱“板眼”。一板一眼叫一眼板,也就是兩拍子;一板三眼叫三眼板,就是四拍子;沒有固定板眼的叫散板;有板無眼的叫快板或者無眼板。在演出的時候,藝人也常常敲鼓板打花點,來增加美感。
這師徒倆一問一答,柏強還矯正田佳妮唱曲方面的錯誤,又親自唱了一段,但是田佳妮還是沒有掌握好,一下兩下,小姑娘也急了,眼眶裡面都有淚水了。
何向東在圍牆上看的更是心急,就趕緊喊:“柏叔,柏叔……”
柏強和田佳妮回頭朝圍牆看去,何向東那小腦袋就支在圍牆上面,柏強看的也好笑,就道:“這誰家小子,年紀輕輕就學會爬牆頭這門手藝了啊。”
何向東似乎也是覺得有點不雅,雙手一使勁,腳下連蹬就躥上了牆頭。何向東跨坐在圍牆上,笑嘻嘻地看著院內的兩人。
好吧,好像更不雅。
柏強看這個毛頭小鬼也是無語了,就道:“你該上哪兒就上哪兒玩去,我們這裡正練功呢,沒工夫搭理你。”
何向東道:“你以為我想來啊,是我師父叫我來的,他找你有事兒。”
柏強問:“什麼事啊?”
何向東道:“這我哪兒知道啊,反正我師父讓我過來了,我就來了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