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飯過後休息了一小時,陳奇和古月要練功了,大家也準備一起出門逛逛,拿了一些行動式樂器跟誰一起來到了沙灘上。
“怎麼說,唱一個?”
陳少榮活動著身子,看著其他人詢問著,嚴澤抱著自己的吉他試了一下音:
“都行,唱啥你們定。”
陳奇和古月也在拉伸著:
“我發的那篇技巧你們看了沒?要不你們今天練一練,我現場給你們看一下。”
聽到陳奇的提議,大家都興奮了起來,周雪直接問道:
“小共振嗎?確實可以啊,我這些日子也在練,不過聲帶的顫動感有點難,你怎麼練出來的?”
陳奇解釋著:
“共振的顫動感不是顫音,你們肯定是奔著顫音去了,自然是練不出來的,這要用到戲曲的喊嗓技巧來月月,你跟他們示範一下,你的聲音比我亮一點,更好感受一些。”
古月點頭,站直了身子深吸一口氣,開始了咿咿呀呀的戲腔喊嗓。
陳奇在旁邊解說著原理:
“小共振的震感是聲波,它的音是凝實的不是顫的,但內在是帶著特殊的頻率,月月的這個喊嗓就是壓聲線的技巧。”
戲腔講究的就是一個聲線的凝實,以前可沒有話筒音響,想要把聲音傳到全場,全靠著壓實後的聲線,也就是傳統戲腔的感覺。
古月喊了兩分鐘,聲帶直接開啟,透亮的感覺像是清水從頭淋到腳一樣,這就是她的開嗓狀態。
每個歌手的開嗓狀態都不一樣,從而也衍生出了各種各樣不同的唱腔風格。
她喊完後,其他人也開始學著這樣咿咿呀呀的喊嗓方式開嗓,不過這些人大都沒有系統的學過戲腔,聽起來跟鬼哭狼嚎一樣。
“咿——~呀~!”
突然,一聲透亮的感覺直衝雲霄,大家全都把目光落在了倪婉君身上,她僅僅找了三次就抓住了這種感覺,聲音開啟更是隻花了一分鐘不到。
陳奇驚喜拍手:
“對!就是婉君姐這樣!”
倪婉君溫和笑了一下:
“因為我平時都是民歌開嗓法,這個開嗓方式原本就是脫胎自戲腔喊嗓,有共通性。”
陳奇點頭:
“那婉君姐先保持一下狀態,其他人再試一下,要是三分鐘內還不行就聽了,不然一直勉強會傷嗓子。”
看到倪婉君成功了,這群人攀比心上來了,開始了自己的開嗓法往戲腔喊嗓去轉變。
作為一切音樂的老祖宗,現代幾乎所有的開嗓法都是從喊聲演變而來的。
倪婉君給他們開啟了思路,一個個都鉚足了力氣。
三分鐘後,很可惜依舊是沒人能夠完成戲腔喊嗓,不過大家都隱隱約約找到了竅門,等休息一小時後再試試說不定會有其他的效果。
陳奇拍了拍手:
“那就停一下,不勉強,這一輪我就先教學婉君姐和月月把,你們兩個在喊一次,把聲帶保持在最佳狀態。”
倆人站在一起同時開嗓,穩住了聲音的狀態,陳奇調整了一下呼吸:
“接下來,你們仔細感受一下我的發聲,小共振的那種感覺很難用文字來講明白,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聽,我從開嗓開始。”
他深吸了一口氣,開始了小共振開嗓法。
一開口的音只有d4,並非高音,隨著他不斷的擴大音域,第一口氣結束聲音達到了c5,這是正常男生的高音區域了。
第二次深吸一口氣,陳奇直接從c5開始,又在不斷拉高音域,當他額頭爆起青筋時,聲音已經到了女聲高音區域,也就是e6,這也是他目前的極限。
下面幾個低音歌手臉都看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