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唐軍搭救了上來。
跟隨他偷渡的120名唐軍,逃回來的僅僅不到40人,其餘的都葬身在了大同江冰冷的江水中。偷渡失敗了。侯君集只好放棄了偷渡的打算。
怎麼辦?侯君集和幾位師長們商量,認為不能在這裡等死,突圍出去雖然也很危險,但是卻有一絲希望,至少可以靠著搶劫有口飯吃。
侯君集決定再堅守最後一天,後天凌晨突圍。
第二天,各部都在準備突圍,後勤部門把剩餘的糧食製成熟食,分發給了所有戰士,讓大家分頭攜帶。
此時,他們還不知道,高句麗人已經接到了大同江東岸的部隊的通報,說南浦城中的唐軍有突圍的跡象。
高句麗人已經做好了對付唐軍突圍的準備,他們在城外挖掘了很多陷坑,設定了絆馬索,佈下了埋伏,在夜間加強了戒備。
凌晨1點半,唐軍悄悄開啟了西門,騎兵們在前面開路,正要猛衝出去。忽然,外面亮起了很多火把,有人騎馬打著火把朝著城門馳來。
在城門口的騎兵第11師師長對侯君集說道:“陳國公,高句麗人有準備,怎麼辦?”
侯君集果斷地說道:“過了今天,高句麗人準備得會更充分,衝吧。”
騎兵第11師師長挺起胸膛,舉起橫刀,大聲喊道:“弟兄們,跟我衝。”
就在這時,外面有人喊道:“不要放箭,我是東征軍信使,我要見陳國公。”
侯君集聽到了來人的喊話,急忙說道:“大家先不要動,等一下,讓他過來。”
不久,一個唐軍信使來到了侯君集的面前,他說道:“國公爺,皇上的信。”
侯君集沒有接信,他警惕的問道:“你是什麼人,皇上的印信呢?”
第三百二十七章 禍害倭國
信使是從高句麗人那裡過來的,侯君集不得不提高警惕。
信使說道:“國公爺,這是密信,請您自己翻譯。”
侯君集取出密碼本,對照著翻譯了起來。
侯君集就著火把的光亮看完了來信,不由得大喜,他說道:“弟兄們,好訊息,不用打仗了。高句麗人投降了。”
將士們一時不敢相信,就沒有人出聲。
侯君集只好說道:“皇上在信中說,高句麗人在平壤戰敗了,已經向唐軍投降了。”
將士們這才歡呼了起來。
侯君集指定第六師師長侯英傑暫時代理他的指揮位置,留守南浦城,他在一個騎兵團的護衛下,前往平壤。
原來,李在給李世民信中,提出瞭解決高句麗人的兩個意見。
其一是,無論如何要打垮高句麗人的主力,不給他們以喘息之機。不接受割地賠款和進貢稱臣的條件,必須徹底剷除高句麗人的政權。這一條,靠談判估計是是談不通的。
其二是,允許泉蓋蘇文帶領不超過10萬高句麗軍隊,離開朝鮮半島,可以送他們去日本列島,讓他們去擊敗倭奴國人,到那裡去稱王。
第一條不必解釋。第二條卻是用心良苦。
李查閱了相關資料,知道泉蓋蘇文是一個權力**極重的人,讓他放棄權力投降,做個閒散貴族,他是不會同意的,他寧肯和唐軍拼殺到底,魚死網破。這樣就會給唐軍造成很大的傷亡。
在唐軍強大的壓力下,給他留下一條出路,讓他到海外稱王,滿足他當帝王的心願,他有可能接受這個條件。
李這樣做有他的考慮。倭奴是漢民族的宿敵,必須儘早地予以遏制。
高句麗人進入日本列島,倭奴人消滅了高句麗人,他們也會損失巨大。高句麗人戰勝了倭奴人,建立了政權,由於在日本列島上他們是少數民族,政權也不會很穩固。將來大唐海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