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千古恨的例子數不勝數,而從此以後索性一條道走到黑的人更是大有人在。當然,說這些話其實有些“抬舉”王欽若,他根本沒有到達那種遺臭萬年的地步。
自從當年因為前去調查開封府下轄州縣的災情而結恩於趙恆之後,王欽若就預訂了其往後的人生榮華。當蜀川的王均之亂被平息後,已經升任翰林學士的王欽若被趙恆派往蜀川巡視民情,這年的四月他回到了開封向趙恆述職。他當面向趙恆建議川峽四路境內人口超過五千戶的縣可設定主簿和縣尉兩個官職,而五千戶以下的縣則由縣尉兼任主簿。這個奏請其實仍然是在貫徹趙恆登基之後所推行的裁撤冗官的政策,趙恆當即奏準。
當王欽若走出皇宮,一道皇命也隨即下達:翰林學士王欽若升任左諫議大夫並進入中書省出任參知政事。就此,王欽若一趟公差回來就變成了大宋朝的副宰相。
到目前為止,王欽若留在歷史裡的形象還是極其正面的,雖然他有點鬼,這一點毋賓古深有體會和感觸。兩個月後,王欽若又奏請趙恆免除遭受水災的東川百姓的賦稅,趙恆依然准奏。無疑,這讓他又在趙恆心裡加了一筆印象分。照此下去,宰相之位對王欽若來說可謂是指日可待。
,!
就此,趁著遼國人和党項人同時打盹兒的這個間歇,趙恆算是忙裡偷閒地迅速地完成了兩府的重大人事重組。剛剛坐下來喘口氣,趙恆的神經卻又不得不再次緊繃了起來:邊關來報,遼國正在集結兵力準備南侵。
趙恆迅速做出應對之策:他任命山南東道節度使、同平章事王顯為鎮、定、高陽關三路都部署,天平軍節度使王超為副,保靜軍節度使王漢忠為都排陣使,雲官州觀察使王繼忠為都鈐轄。
宋軍在河北枕戈待旦準備再次迎擊遼國人的入侵,但遼國人這個時候卻又遲遲不見有什麼大動作,反而是西北的李繼遷突然又變得特別的躁動不安。
自從掐斷了靈州與內地的通道後,李繼遷就將自己的觸角伸向了河西地區,面對這個將大宋搞得灰頭土臉的新興豪強,身處此地的回鶻和吐蕃諸部就此感受到了空前的壓力,西州回鶻可汗祿勝和吐蕃六穀部首領潘羅支相繼遣使到開封約宋朝一同夾攻羽翼已經豐滿的李繼遷。遺憾的是,宋朝舉國的注意力此時都在河北方向,對於與回鶻和吐蕃相約夾攻李繼遷這種事宋朝是有心卻無力。在對這兩位首領進行了一番書面褒獎和封賞之後,夾攻李繼遷的事被暫時擱置——再議!
李繼遷這時候倒是還沒有打回鶻和吐蕃以及整個河西走廊的主意,他現在的焦點還是在靈州,但他並未選擇直取靈州,而是要讓靈州成為拖垮宋朝西北諸州的一個壓榨器。他前後兩次共計劫掠運往靈州的六十五萬石糧草便是這一策略的傑作,這讓宋朝不但損失了巨量的糧食和物資,而且還損失了數以十萬計的民夫和超過萬人的軍隊。李繼遷這兩次打劫的效果可謂是立竿見影,現在宋朝再也不敢往靈州運糧草,李繼遷意圖困死靈州的目的基本已經達到,而他現在要做的就是將宋朝設在靈州外圍的軍事據點和州縣全部拔除或攻陷,在這之後才是他對靈州發起總攻的時候。
對此,我還是隻能說李繼遷和党項人真的是生逢其時。如果不是遼國死死地將宋朝的幾乎全部軍力釘死在了河北,李繼遷又豈能有如此放肆的資本和條件?然而,這就是李繼遷的時運,這一時期他就是受到上天垂青的那個超級幸運兒。
這時候躊躇滿志的李繼遷也不知道是出於何種用意決定要去逗一逗此時正對大宋虎視眈眈的遼國。他派人去向遼國報告說他攻下了宋朝的恆、環、慶三州之地,但事實上他這純粹就是張嘴放炮,此事壓根就沒有。但是,反正吹牛又不用交稅,他想怎麼說就怎麼說。
挑逗完遼國人,李繼遷轉過臉又來挑逗宋朝的皇帝趙恆。他派人向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