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易州的前方就是與幽州呼吸相聞的涿州(今河北省涿州),而在涿州城外宋軍的前鋒終於是與遼國人的大軍遭遇上了。
在得知宋軍大規模入境的訊息後,幽州城裡的遼軍各位大佬們這才如夢初醒,敵人竟然真的是來了,而且對方還是由其皇帝陛下所率領的幾十萬親征大軍。邊境已經被輕易突破,而易州更是不戰而降,面對如此危局,遼國的這幫耶律們怕了嗎?怕了?笑話!向來驕橫的遼國人什麼時候害怕過?或許在白馬嶺被郭進一頓暴揍險些連老命都丟在那裡的耶律沙和耶律抹之是對宋軍還心存忌憚和畏懼,可有人沒有他們的這個心理問題,誰啊?遼國的北院大王耶律奚底!
耶律奚底點兵派將帶領著遼國乙室部落的大酋長耶律撒合、統軍使蕭討古兵出幽州,他們殺氣騰騰地向著宋軍北進的方向迎頭衝了上來,誓要給不知天高地厚的宋朝人一個血淋淋的教訓。在涿州城外圍的沙河之畔(今河北易水河),兩軍終於是迎頭相撞。
,!
面對由遼國北院大王率領的遼軍鐵騎,宋軍的兩位先鋒主將、同為禁軍東西班指揮使的傅潛和孔守正毫不畏懼選擇了立馬與敵接戰。這些宋軍只是大軍的先鋒部隊,其兵力著實沒法與遼國的北院大王所帶領的大軍相提並論,但這些人與之前在白馬嶺大敗遼軍的宋軍將士們一樣勇敢地拔出了自己的鋼刀,然後舉刀衝向了遼軍的軍陣。
兩軍隨即在涿州城外展開了一場血戰,宋軍將士以遠超於遼軍的氣勢和勇氣與人數遠遠多於自己的敵軍死死地纏鬥在了一起。一場惡鬥下來,遼軍絲毫沒能從這些宋軍的身上佔到半點便宜,而就在兩軍陷入鏖鬥之際,宋軍大將高懷德和劉延翰率領所部兵馬趕到了戰場。最後的結果不再具有什麼懸念,在宋軍後續部隊強大而凌厲的攻勢之下,耶律奚底所部大敗而逃。耶律奚底重複了之前耶律沙的命運,而被他扔在戰場上的遼軍殿後部隊則倒了血黴,這些人除開被殺的之外,單單是被宋軍生擒的就有五百多人。
戰前不可一世而此刻卻在向北而逃的耶律奚底這下算是清醒了,他終於明白耶律沙當初為何會遭遇近乎於恥辱的失敗,他也不敢再暗自嘲笑耶律沙是個膽小鬼了。幽州城裡的耶律沙還在心有餘悸,而他耶律奚底現在卻只想找個地方痛哭流涕並開始思考人生。這一仗耶律奚底被打得徹底地懷疑人生,此戰他到底損失了多少兵馬不得而知,但他因為這次的戰敗而導致整個人就此報廢。耶律沙雖然慘敗於白馬嶺,但此人後來在戰場上重新為自己正名並找回了尊嚴,但耶律奚底卻是從此一蹶不振。戰後耶律奚底因為戰敗之責被遼國皇帝當眾以劍背擊打,而這也是他留在史書裡最後的印記。
另外,這一戰還請記住另一個人的名字——宋軍的先鋒將領傅潛。很多年後,當趙光義的兒子趙恆繼位之後,這個在此時意氣風發敢於以劣勢兵力同遼國人野戰決勝的宋軍勇士將會在歷史上大放異彩——以一種恥辱的、飽受爭議的方式。
沙河之戰讓親眼目睹了戰鬥整個過程的涿州城軍民是震顫肝膽:這就是傳說中不堪一擊、經常被我們打著玩的中原王朝的軍隊?這明明是對方把我們的軍隊打著玩啊!
有了這種肉眼所見的震懾力,當趙光義率領大軍到達涿州城之下之後,涿州城的表現就顯得是那麼的自然而然了——涿州此時的最高長官、涿州判官劉原德沒有做任何的反抗,他親自出城向趙光義請降。
燕雲十六州分別是:幽州(今北京)、順州(今北京順義)、儒州(今北京延慶)、檀州(今北京密雲)、薊州(今天津市薊州區)、涿州(今河北涿州)、瀛州(今河北河間)、莫州(今河北任丘)、新州(今河北涿鹿)、媯州(今河北懷來)、武州(今河北宣化)、蔚州(今河北蔚縣)、應州(今山西應縣)、寰州(今山西朔州東)、朔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