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心照不宣地與一幫宰執大臣結成了某種形式的政治利益共同體;他的手甚至伸到了趙匡胤的後宮之中,這一點從趙匡胤死後他身邊的太監王繼恩抗拒皇后的懿旨直接去找趙光義進宮奪權便是鐵證。
此外,還有一件以前發生的事可以證明趙光義的能量和本事有多大。
公元972年秋(這件事發生具體的年份在史書上有不同說法),掌管國家鹽鐵、錢糧以及度之等事務的三司部門向趙匡胤報告說因為漕運出了點問題,所以京城的糧食現在快吃光了,儲量最多夠吃半年。為了不出現餓死人的情況,三司建議趙匡胤把禁軍分散到外地去就食,等到將足夠的糧食從南方運到開封后再讓他們回來。
聽到這話,老趙差點嚇暈過去。堂堂大宋京師之地竟然只有半年的存糧,這要是誰來個圍城不就瞬間死翹翹了嗎?老趙大怒,他召來三司使楚昭輔質問道:“你楚昭輔是幹什麼吃的?作為三司使,國家沒有九年的糧食儲備你就該被問罪,你的人現在竟然跟我說京城裡只有半年的糧食儲備,還叫我把負責守衛京城的禁軍派出去討飯吃,瘋了吧你們?朕告訴你,趕快想辦法解決這事,如果到時候真的缺糧了,到時候朕就拿你治罪!”
楚昭輔顫顫巍巍地出了宮,內心是無比的崩潰,如果能想出法子他至於主動坦白跑來捱罵嗎?可趙匡胤那裡顯然沒有商量的餘地,絕望之中他想到了趙光義,他跑去跟趙光義倒苦水並希望趙光義能夠去給他說說情,至少希望趙匡胤能夠多給他一些時間籌糧。三司使,這在行政級別上可是僅次於宰相和樞密使的宋朝第三高官,趙光義哪能放過這樣的一個可以施恩於朝廷重臣的機會,再加上他本來與楚昭輔就有私交,於是他不但答應給楚昭輔說情,還願意幫楚昭輔解決糧食缺乏的問題。
很快,結果出來了,趙光義讓自己的幕僚陳從信出面幫楚昭輔搞定了此事,出產自江淮的大量糧食順利地運入了開封。如此一來,禁軍不用出去討飯,楚昭輔的官位甚至是身家性命也得以保全。
這件事能說明什麼?中央政府的一級職能部門都搞不定的事居然被市政府裡的一個秘書給搞定了!可怕嗎?趙匡胤知道這事會是什麼反應?會作何感想?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趙光義及其黨羽和勢力的能力和能量從這件事裡由此可見一斑。更令人驚悚的是,這件事可是發生在四年前的公元972年,四年之後的趙光義其實力和能量比起那時候完全就是另一個量級。
趙光義既然決心反對遷都,那他就一定會動用自己手裡的那些資源去實現自己的意圖,對他來說遷都幾乎可以說是他與自己哥哥的一場生死較量。一旦離開了開封,他苦心十幾年所經營的一切將毀於一旦,他在洛陽就只能是一個有名無實的親王,他也很有可能成為第二個趙普,最後被趙匡胤給安樂死。於是,我們所猜想的趙光義動用各種能量逼迫趙匡胤最後放棄遷都洛陽的事就很有可能是存在的,至於具體的方式和行為就只能是個永遠的謎。
不管怎樣,趙光義最後勝利了,在洛陽停留了一個月之久的趙匡胤最後下詔返回開封。只是,這件事定然也讓兄弟倆的矛盾被公開化,在你死我活的政治鬥爭面前,趙光義終於是兇相畢露。
對於趙匡胤來說,他在遷都一事上的最終妥協無疑是一種恥辱,而趙光義的勢力如此龐大也逼得他不得不重新考慮如何剪除自己這個好弟弟的羽翼。他如今也終於意識到自己還是太過小看大宋的這位晉王殿下了,所謂虎大傷人,如今的晉王殿下再已不是他當初的小弟光義。
:()北宋帝國興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