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國此次對宋的南征儘管早就不是什麼秘聞,可具體的出兵日期始終未被宋朝方面所掌握,因而當耶律隆慶率軍出發時宋朝對此是毫不知情,宋朝定州大陣的步兵軍團此時也仍然還繼續在定州待命。
十月十六日,遼軍先鋒越過邊境進入宋朝境內,但見了鬼的是這一次上天卻有意要和他們過不去。在他們興沖沖地一路疾馳的時候天上卻下起了瓢潑大雨,誰都不會料到已經進入初冬時節的河北在這個時候竟然會天降大雨,而這場雨更是讓他們未及與宋軍交戰就開始心虛起來,原因就在於他們手裡的弓箭。
遼軍的弓弦是用皮革為材質製成的,這玩意兒遇水之後就會讓彈性大大地減弱,這就讓以騎射見長的他們喪失了戰場上的一大優勢。反觀宋軍,他們的弓弦多是棉麻或絲織品製成的,這玩意兒遇水只會讓彈性增強。如果這時候宋軍的騎兵衝上來,那麼兩相對比之下遼軍將會吃大虧。
祈禱吧!遼軍這會兒也只能祈禱這雨趕快停下來,同時祈禱宋軍不要在這時候從天而降!
遼國人當然不會知道墨菲定律,但這個定律卻在這時候找上了他們。正當遼軍一個個眉頭緊鎖地越過保州境內的長城口時,宋軍騎兵大陣的先鋒張斌帶領所部突然出現在遼軍的面前。張斌也不廢話,他甚至都沒有心思和工夫派人去通知後方的騎兵大陣前來助戰,而是直接帶著人馬就衝殺了過去。
大雨傾盆之下,本就心虛的遼軍面對張斌的衝擊勉強接戰,雙方一陣弓箭互射之後,遼軍瞬間躺倒一大片,而宋軍則一邊狂飆突進一邊儘可能快地將隨身的箭矢全部射向遼軍,然後就是雙方的短兵相接掄刀互砍。這一天的雨戰宋軍在氣勢和武器方面全面壓制了遼軍,宋軍越殺越勇,而劣勢盡顯的遼軍則節節後退。最後,面對宋軍的瘋狂衝擊,遼軍終於是全軍崩潰向著邊境的另一頭敗逃而去。張斌絲毫沒有收手的意思,他和他計程車兵已經殺瘋了,他們奮力追殺直接一舉殺過了邊境。
張斌確實猛,可他也確實腦子發熱過度,遼軍的敗兵一路逃回了遼境的後方中軍大營。面對眼前數以萬計的遼軍先鋒大營,張斌終於冷靜下來,當遼國人開始組織大軍準備攻擊驕狂得已經逆天的張斌時,張斌當機立斷命令所部急速後撤。
人逢喜事精神爽,張斌雖然跑了,可他這一路跑得那叫一個心花怒放。遼國人根本沒追上他,而是讓他成功地返回了威虜軍城。
張斌這一戰讓前線的宋軍騎兵瞬間被打了一針雞血,遼國人終於來了,這一次抱成一團的數萬宋軍鐵騎將要與遼軍鐵騎一決雌雄!宋遼雙方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全騎兵會戰即將打響!
威虜軍城裡此時有魏能的兩萬精甲騎兵,而五位先鋒統領的一萬五千名騎兵在得知遼軍騎兵已經入境的訊息後也迅速趕來助戰。眾將一番合計之後,楊延昭和楊嗣率領六千騎兵提前奔赴威虜軍西北方向的羊山(此地乃遼軍進退的必經之地)並將自己隱藏起來,他們要在這裡打遼軍的身後。
這一戰開戰之前,宋軍方面無論是普通的騎士還是各路將領都渾身憋著一股狠勁兒,要知道他們等這一天已經等了很久了,而且這時候再沒有什麼主帥的將令和皇命約束著他們,他們要做的就是由著自己的性子去痛快地與遼國人廝殺一場。至於原因嘛,因為這純粹就是一場遭遇戰,全軍的主帥大人王顯這時候根本不在威虜軍,他甚至都不知道遼軍已經打過來了,傳遞軍情的斥候此時還在向他狂奔而去。也就是說,這一戰完全是宋軍前方几位騎兵主將自行組織的一場會戰。
耶律隆慶帶領的數萬遼軍主力直接殺到了威虜軍城下,這一次他們沒有失望,宋軍不再是躲在城樓上跟他們較勁,而是背城列陣迎戰。魏能的兩萬大軍和田敏麾下那戰力超強的三千靜塞騎兵居中,秦翰與李繼宣分居兩翼,而由於是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