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視為根本不足為懼的一群塞外蠻夷,而是與他們實力不相上下甚至是完全有能力戰勝他們的一支勇猛善戰的虎狼之師,而光復燕雲十六州也就此將會在他們的心中成為一件絕不會輕易就能辦到的事,他們甚至會開始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光復幽雲。
信心對一個人有多重要?一隻獅子如果不相信自己的利爪可以撕破獵物的胸膛,不相信自己的堅牙可以咬斷獵物的脖子,那麼它或許連一隻長角的山羊也對付不了,甚至還會被這隻羊要了小命。簡而言之,信心雖不是萬能的,但一個人如果沒有自信基本上將一事無成。
經此一敗,宋軍不能說是對遼軍開始畏之如虎,但至少他們之前因為郭進的白馬嶺之戰以及擊敗耶律奚底所部而建立起來的對遼軍的心理優勢已經蕩然無存。面對同一個對手,我必戰而勝之與我可能會被擊敗,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心理,而這就是高粱河之敗對宋軍最大的作用力和影響。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後面更精彩!
接下來我想單獨說說趙光義這個人。首先宣告一點,我接下來的話不是想為他唱讚歌,我也不是他的忠實粉絲,我甚至是他的一個黑粉,但這不妨礙我去肯定他身上的可取之處。
請問:當你被對手狠狠地抽了一記耳光可你又具備迅速發起反擊的能力之時,你的反應會是什麼?毫無疑問,如果你是一個行為和思維能力都正常的人,你會怒不可遏地選擇馬上進行還擊。
作為一個敢於拿國家、軍隊和自己的前途與命運當成賭注的超級賭徒,在高粱河被遼國人狠狠地抽了一記響亮的耳光之後,在收攏敗兵卻驚喜地發現自己的軍隊並未遭受重創之後,在經歷了這一番大悲大喜之後,仍然處在極度的不甘和憤怒中的趙光義是不是應該命令全軍就地休整,等到吃飽喝足之後再撲向幽州與遼軍進行一場正大光明的對決呢?到了那個時候,雙方就是在進行一場毫無秘密的公平對決,而最後無論勝敗相信雙方都會心服口服,可讓人意外的是趙光義並未這樣做,他選擇了就此罷兵。
很多人都認為他之所以這樣做就是因為他受傷了,而且被遼國人打出了心理陰影,所以他害怕了,不敢再戰了,可在我看來這些都是次要的客觀因素且都只是暫時性的。更重要的原因在於趙光義在經歷了一番生死逃亡之後、在對自己進行了一番靈魂拷問之後他已經變得理智和冷靜了,而他在這個時候就顯現出了他本人在心性和精神層面上的過人之處。
在人生各種形式的戰場上,一個人在贏肥了的時候能收住手,而在輸慘了的時候也能收住手,如此之人可謂大丈夫是也。趙光義沒有做到前半句,但後半句他做到了,可問題就在於我們絕大多數人不但做不到前半句,後半句也做不到,因為我們好多人終此一生都是受情緒和感情驅使的奴隸。我甚至可以這樣說,那些在賭桌上、在人生的戰場裡以及在真正的戰場上有很多人都能夠成為一時的贏家,可他們當中的很多人之所以最後輸得衣不蔽體,其原因就在於他們在遭遇失敗的時候收不住那雙想要立馬復仇的雙手,更控制不住內心的魔鬼,而這導致了他們最後的失敗——那種沒有機會翻身的失敗。
不服輸、不認輸,這是我們自打小的時候就會被灌輸的人生理念,可這真的是一種應該被人所歌頌和讚美的品格嗎?非也!過剛易折,強極則辱,此為千古不變之真理,而趙光義透過高粱河之敗不但懂得了這個真理,他更是深刻地悟透了這個真理。因此,儘管他千不情萬不願但他最後還是認輸了,他承認自己這次敗了。可是,他雖然承認自己輸了但卻絕對沒有要服輸的意思,等到他恢復元氣之時他還會再次向敵人發起挑戰,而歷史也將會證明他是一隻打不死的小強。
之前在說到有關於此的話題時我曾說到過趙匡胤。當年面對太原城久攻不下且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