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俊率領所部士兵與宋軍展開了激烈的巷戰,這些人及其所部最後全部戰死,南唐勤政殿學士鍾蒨不願就此做亡國奴,其全家老幼全部赴死壯烈殉國。
城池告破加上巷戰的失敗,這讓李煜等人徹底陷入了絕望,但即便如此李煜也仍然沒有主動走出深宮向曹彬投降,而是待在宮裡擺出一副坐等別人過來把他砍成兩截的痛苦萎靡之狀。
說難聽點兒,作為南唐國主的李煜根本就沒有一丁點的擔當精神,他把個人的痛苦完全凌駕於整個國家和老百姓的痛苦之上。作為平民或許這樣做無可指責,可他李煜不是平民,他是至高無上的南唐國主,但在國家處於生死存亡的關口以及整座都城面臨著被屠城的巨大災難面前,他李煜做了什麼?他什麼也沒做,他只是像個柔弱的女人一般整日哀怨嘆息,他不想苟活卻又沒有殺身殉國的勇氣,最後近乎於是被人給拖了出來向宋軍的主帥曹彬表示臣服。
隨著李煜的出降,南唐就此被埋進了歷史的塵土。南唐所轄十九州、一百零八縣,六十五萬五千零六十五戶人口從此併入宋朝版圖和戶籍。訊息傳入開封,大宋的朝臣集體向趙匡胤表示祝賀,而趙匡胤聽聞李煜是在城破之後才被迫向宋軍投降後不禁是當場潸然淚下。
,!
他對群臣說道:“國家分裂,老百姓受苦最深,而這次我們又是經過血戰才拿下了金陵,想必這一次破城定然也是殺戮無數,如此說來這件事也沒什麼可值得慶賀的。”
攻滅一國不為之而喜,反為之而落淚,如此帝王,恐怕也真的是千古唯此一帝,關鍵是這人還是一個武將出身的帝王。隨後,趙匡胤下令撥出十萬石糧食即刻運往金陵以賑濟城中因圍城而導致的大量饑民。
我們再來說一下李煜。
這個人我覺得在國破之時其表現連劉鋹都不如,後者在山窮水盡之時知道自己打不過潘美,於是他很識趣地選擇了投降,如此也算是保全了廣州城中許多軍民的性命。別的不說,他承認自己是個軟骨頭,他覺得向強者低頭不算丟人,他沒有因為自己的苟安而選擇讓他的子民和士兵去給他拼命,去做無謂的犧牲。可李煜呢?他也承認自己打不過,可他不肯低頭,不肯承認自己是個貪生怕死的軟骨頭,但他又不敢拼命,也就是所謂的兩頭都想保全但又兩頭都無法保全。說得不客氣一點,那些死於這次戰爭的南唐軍民其實都死得很冤,因為李煜這樣的人根本不值得他們去保全和守護,他不配。
有句關於立牌坊的話我不想在這裡明說,但李煜就是這樣。他治國無能,可他不想承認這一點,儒家的那一套臨難死節的精神紮根在他心中,他也忠於這個信念,但他又做不到,於是他最後裡外不是人。
在接受了李煜的請降之後,曹彬先是對他本人進行了一番撫慰,曹彬叫他不要擔心自己的身家性命,而且還派人守在他的宮門口並且嚴令宋軍的任何人都不得擅闖。然後,曹彬叫李煜去府庫裡裝銀子以便到了開封之後他還可以繼續當大款,因為一旦裡面的東西被宋軍登記在冊後就屬於宋朝的國有財產,李煜那時候再想拿就絕無可能。
李煜對此表現得很是感激,可當他進了府庫之後卻又變得慷慨激昂和悲憤。他嘆息道:“國都亡了,我還要這些銀子幹什麼?”
史稱其將府庫中的大量財物都分發給了身邊的近侍,至於他自己有沒有拿抑或拿了多少就不清楚了。
另外,據《南唐書》和《江南別錄》記載,李煜還幹了一件事,這件事對中國的書法藝術來說是一件相當令人惋惜的事:由於李煜和他老爹李璟都有很深的文藝和文化情結,南唐的府庫裡也因此而珍藏了很多的名家字畫,這裡面就包括鍾繇和王羲之的墨寶真跡,然而這些東西在城破之後都被李煜命人給一把大火燒成了灰燼。
有些東西既然我得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