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一歲高齡,依然是精神矍鑠,耳聰目明,他是當今聖上的故舊之臣,那可是他們當年一起打天下的時候積累下的深厚感情。
當年在軍中,老太爺就是聖上的軍醫,聖上的每一道傷口都是他包紮的,吃的每一碗藥都是他端過去的。因為老太爺比聖上年長十多歲,那時候,聖上就親切地稱呼老太爺一聲“羅老哥”。等打得了天下之後,老太爺就奉召進太醫院做了御醫,專管給聖上和皇后娘娘兩個人看病,後來他官至正五品太醫院院使,又至從四品國子監祭酒,轉至從四品承宣布政使司左參議,直到十五年前告老還鄉。
世人都道聖上愛殺功臣,可是殺來殺去也沒殺到老太爺的頭上,這裡面固然有老太爺識時務、明聖心、懂得急流勇退的緣故,可是何嘗不是因為聖上對老太爺依然聖眷優渥呢?在這賦閒的十五年裡,老太爺僅有兩三年是住在家裡的,而每到了這時候,京城宮裡就常常打發了公公來宣旨,叫老太爺進宮給聖上瞧病。其實聖上龍體康健,什麼病痛都沒有,只是想老夥計了所以才將老太爺喚去嘮一嘮家常。誰都知道,當今聖上是一位喜怒難測的君王,試問這個世上還有幾個人能被聖上不遠萬里的召進宮,只為了說一些家長裡短的閒話?
當年成都柴府之所以願意讓女兒遠嫁揚州,說到底也是奔著老太爺的名號去的,至於為什麼柴府竟一次嫁去了兩個女兒,那就是另外一段舊事了。
雖然老太爺的三個兒子都沒能在仕途上飛黃騰達,但是老太爺的堂兄之子,即老太爺的堂侄羅水生,卻是官運非常亨通,多年前曾在官場上風生水起,做到從四品都轉運鹽使司同知,十一年前以丁母憂的名義退了下來。如今,他的女婿年廣嗣在京城任從五品吏部員外郎,小兒子羅洽博任正六品刑部湖廣清吏司主事,都是手握權柄的朝中要員。羅水生的大兒子羅紹箕雖然沒入仕途,只是專心打理家裡的三十年老字號的“劑制堂”,但是他年輕的時候也曾中過舉人,有過當官的機會。
而且,羅水生這一脈跟老太爺這一脈來往也比較密切,羅西府的老爺羅杜衡早年身體不好,只生出了一個庶女羅川椒就不能人道了,因此就從低自己一輩的羅紹箕那裡過繼了對方的庶長子,也就是如今的羅西府的大爺羅川烏。羅川烏現在任太醫院副使,常常是在應天府和揚州兩頭跑,是揚州東西兩府中最有出息的一箇中間這輩的子弟。
所以總的看起來,他們羅姓子孫在官場上還是很吃得開的,羅家這個百年大族至今仍然綻放著勃勃的生機,指不定哪一天就會冒出來一個了不得的風雲人物,就像老太爺那樣,引領著整個家族走向更繁榮昌盛的新局面。
說起來,他們羅家乃是元代名醫羅天益之後,後來因為家學淵源,才世代行醫為生。
羅天益之子羅筆,不止把他父親的醫術更加發揚光大,後來更師從當時在元代有“金針神醫”之稱的竇默,將竇老神醫畢生的絕學“三清針法”學到了手。當年,羅筆拜師時曾在竇神醫門前跪了三天三夜才讓竇神醫收他為關門弟子,所以羅筆為了紀念他拜師成功的這一天,也為了感念師恩,就把九月十七定為“師恩日”,年年都是三牲十果的祭拜,並且讓他的兒子也這麼做,於是“師恩日”就代代傳了下去。
世人都說老太爺的醫術是“當世第一”,不光是對他醫術和醫德的恭維之詞,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是世上唯一一個稱得上是精通“三清針法”的人。唯一學到了老太爺三四成針法的東府老爺羅杜仲也已經去世多年,而京城羅府的羅杜松天分不夠,只學得了不到一成的針法。
由於年深日久,這個“師恩日”已經不再被所有羅姓子孫當成重要祭奠的節日了,很多小輩的羅家人和嫁進羅家的外姓媳婦們甚至根本聽都沒聽說過這一段舊事。不過身為竇老神醫“三清針法”的唯一傳人,羅老太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