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唐太宗親自敲響祈天,告慰先祖,然後昭告天下的。
狂歡,整個長安城都成了歡樂的海洋。
再說梁王李,他慢悠悠地在路上走著,直到12月25號,才回到了長安城。
回到長安的第一件事,他並沒有馬上去見李世民,而是悄悄地來到了監察御史魏徵的家裡。
梁王李說出了自己的來意,魏徵很吃驚,兩人密談了半夜。
魏徵在送李出門的時候,認真地說道:“殿下,您放心,臣一定竭盡全力,說服皇上。”
第二天上午,早朝後,魏徵請求單獨面見皇上。
太極殿,李世民的書房。
魏徵說道:“皇上,這次大捷,消除了來自草原的戰爭威脅。可喜可賀,可是,像以往那樣管理草原部族的辦法,是不行的。
遠的不說,幾年前的竭利,如今的夷男,過幾年說不定又會出現一個有能力的草原英主,到時候,還是會構成對大唐的威脅。
因此,再也不能對草原進行鬆散的管理了,必須將草原納入大唐的版圖。”
李世民覺得魏徵說道有道理,可是草原地域廣大,部族眾多,難以管理,要想控制草原,就要在草原上駐軍,駐軍就有糧草供應等許多問題,這就和大唐現行的府兵制有衝突。
李世民決定,把魏徵的提議交給大臣們討論,讓他們提出意見,以奏章的形式上報。
李在返回長安的路上就想好了,解決草原的問題的辦法。不過,他這次的狼王計劃,功勞太大了。他不想鋒芒太過耀眼,於是,準備把功勞分出去一部分。
歷史上,對草原實行中央集權和自治管理並行的辦法,就是魏徵提出來的,牧民內遷也是在他的提議下實行的,確保了草原上100多年的安定,直到安史之亂後,草原上才出現了動盪。但是,在當時魏徵提出來的時候,卻引起了很大的爭議。
既然歷史上大唐朝廷能夠解決的問題,李就不打算參與了。於是,他就找到了魏徵。魏徵與他的思想不謀而合,就由他出面去說服李世民。
李之所以先去找魏徵,是因為他要是去見李世民,李世民一定會詢問草原上的情況。有了魏徵的提議在先,李順勢敲敲邊鼓就行了。
當天下午,李求見李世民。
唐太宗李世民聽說李求見,大喜,說道:“快宣他進來。”
第一百二十三章 家宴
李來到了李世民的書房門口,看到守在門口的李世民的侍衛首領馬宣良,說道:“馬總管,你的部下很能幹,周攀這次表現很好,立了大功,本王會為他們請功的。”
馬宣良說道:“感謝殿下,上次我手下的那些犧牲的人的撫卹金,他們的家人都已經收到了。皇上正在等您呢,快進去吧。”他做了一個請的手勢。
李世民看到六兒子李,滿心歡喜。等他請安後,說道:“來,快坐下。”
他打量著李,說道:“黑了,也瘦了,辛苦了。”
看到李世民慈祥的面孔,聽著他關心的話語,李感受到了濃濃的親情。他心裡一酸,眼淚不爭氣地流了下來。他說道:“謝謝父皇關心,兒臣不辛苦。”
李世民看到他那個樣子,心裡也很感動,他心道:“自己的這個兒子,以前對他關心得太少了,對他經常是責罵、處罰,鼓勵他的話幾乎都沒有說過。實在是委屈他了。”想到這裡,他的眼角也溼潤了。
他說道:“兒,這次你去草原,成功地說服了鐵勒部和突利部,對戰爭的勝利,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次大捷,你當是首功。”
李連忙說道:“父皇,此次大捷,是您領導的好,兒臣只是按照您英明的決策,做了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談不上什麼功勞。主要的功勞還是靠大將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