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封,皇宮,高太后正在召見大宋平章知國事司馬光。
由於遼軍已經撤出長城,李軒並沒有對宋軍發動進攻,司馬光留潘俊傑統帥三軍,四十萬大軍駐紮涿州城,自己已經回到京城坐鎮。
高太后道:“司馬光,明教請求朝廷招安,北方已經沒有遼軍的威脅,四十萬禁軍主力是不是可以調回京城了,這樣我們的開支太大了,朝廷已經無力支援六十萬大軍的開支。”
司馬光連忙道:“太后,萬萬不可,逍遙軍的威脅,絲毫不亞於遼軍,此刻,也不知道他們何時會發動進攻,四十大軍必須死守涿州城,絕不能動!”
不得不說,司馬光是有遠見的,此刻,逍遙軍確實在厲兵秣馬,準備進攻,但司馬光確實想多了,李軒的目標是滅遼,而不是進攻大宋。
高太后道:“愛卿,你是不是想多了,哀家怎麼覺著李軒並沒有入侵大宋的計劃呢,你之前就是戶部尚書,難道不知道六十萬大軍處於戰備狀態,每天的消耗有多麼的驚人,我們已經無力承擔這樣的消耗了。”
司馬光道:“太后,李軒會不會進攻大宋,我們不能靠猜,得做好防備,六十萬大軍的開支確實太大了,既然明教願意接受招安,我們不妨同意他們,可以將文太師的二十萬廂兵調回原籍,這樣,我們就不用為這二十萬大軍花錢了,按照朝廷的慣例,廂兵回到原地,就不由朝廷提供糧草軍需,而由本地官府負責。”
高太后點點頭,道:“好,不過得跟明教談好招安的條件,才能撤軍,等撤了軍以後,條件就不好談了。”
司馬光道:“放心,太后,臣正是這麼做的,除此之外,還有一件大事,我們必須趁李軒未發動進攻之前,提前做了。”
高太后道:“哦?還有何大事?”
司馬光道:“我們必須趁李軒沒有發兵之前,除去他的一支羽翼,那就是大理!”
高太后愕然,道:“愛卿,何出此言?”
司馬光道:“如今天下,大遼已經不足為患,但別忘記了,李軒可是西夏,大理兩國的駙馬,西夏跟我們的關係向來不好,而且李軒又助他們擊退了遼軍,更要命的是西夏皇帝李秉常沒有兒子,只有一個女兒,卻嫁給了李軒,我們想拉攏西夏,絕無可能,西夏必然是李軒的鐵桿盟友,但大理遠在西南,向來是我大宋的藩國,自從段正淳登基稱帝,他們已經明顯偏向李軒,這次的大戰,對我們大宋沒有絲毫的支援,既不出兵,又不支援物資,甚至連聲援都沒有,卻給李軒提供了大量的物資支援,顯然,因為魏王妃是大理公主的緣故,段正淳已經明顯的站在了李軒的一方。”
高太后點點頭,道:“確實如此,這要換以前,絕無可能,哀家倒是把這個大理給疏忽了,愛卿有何妙計,可以讓大理重回朝廷的懷抱?”
司馬光道:“我已經探得情報,原來段正淳的兒子段譽,並不是他的親生兒子,兩人已經翻臉,而段譽又是大遼南院大王蕭峰的結拜兄弟,更是前大理太子延慶太子的親生兒子,有絕對的皇位繼承權,既然段正淳不親近我們,我們完全可以出兵支援段譽和延慶太子,奪了段正淳的皇帝寶座,到時候,李軒就失去了一個盟友,我們又可以把大理重新拉回正軌,此消彼長,不是一件美事麼?”
高太后大喜過望,道:“好,愛卿言之有理,像這種我們不用花錢就能辦的大事,不辦白不辦,即便出兵花了些錢,事後完全可以叫段譽雙倍還給我們,畢竟我們出兵可是擁護他登基稱帝的,我們不僅不用花錢,還能賺!”
高太后最近最怕的就是花錢,她此刻的心態,跟阿朱一模一樣,做夢都在想如何開源節流,賺錢供養大軍。
司馬光道:“好,既然太后同意,我就派韓千鈞領五千第二軍的精銳騎兵去辦這事,韓千鈞乃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