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市場需求時,卻發現生產裝置老化,產能嚴重不足。
“這些裝置都用了這麼多年了,早就該更新換代了,可現在哪有錢買新裝置啊?”生產經理望著陳舊的裝置,無奈地搖頭。
為了解決產能問題,企業一方面對現有裝置進行維修和升級,提高裝置的執行效率;另一方面,透過融資租賃的方式,引進部分新裝置。
“雖然融資租賃的成本也不低,但這也是沒辦法的辦法,先把產能提上去再說。”財務總監在權衡利弊後,做出了決策。
在裝置更新的過程中,企業又遇到了技術工人短缺的問題。
“新裝置需要專業的技術工人操作,可我們現有的工人大多不會,招聘又招不到合適的人。”人力資源經理為了招聘技術工人,想盡了辦法。
為了儘快讓新裝置投入執行,企業決定對現有工人進行培訓,同時與職業院校合作,定向培養技術工人。
“大家辛苦一下,加把勁,儘快掌握新裝置的操作技能。”生產經理在培訓現場為工人們加油鼓勁。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工人逐漸掌握了新裝置的操作技能,產能得到了有效提升,企業終於能夠按時交付訂單。
然而,就在企業剛剛鬆一口氣的時候,行業標準突然提高,企業的部分產品不符合新的標準,面臨召回和整改的風險。
“這行業標準說變就變,我們之前的庫存都要報廢了,損失太大了。”質量經理看著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心急如焚。
為了降低損失,企業立即組織研發和生產部門,對產品進行改進,使其符合新的行業標準。
“時間緊迫,任務艱鉅,大家一定要全力以赴,不能讓企業陷入更大的危機。”董事長親自掛帥,指揮整改工作。
經過日夜奮戰,企業終於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了產品的改進,避免了召回和整改的風險。
但此時,企業已經疲憊不堪,資金緊張,人才匱乏,未來的發展依舊充滿了挑戰和不確定性。
“雖然這次我們挺過來了,但後面的路還長,我們不能有絲毫的鬆懈。”高層們在總結會上,神情嚴肅,深知未來的路依舊艱難。
家族企業能否在這逆境中徹底崛起,實現持續穩定的發展,依然是一個未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