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入學後不久,生活委員趙亞春給發澡票,每張是1角5分錢,就1毛錢那麼大一張紙,由學校統一出錢。怎麼洗澡還用澡票?我洗過澡,沒用過澡票。
我問上哪去洗?說澡票上有地址。澡票上寫的是浴池,地址離學校不遠。這可是新鮮事,我長到18歲從未去浴池洗過澡,還什麼文縐縐的浴池之類的屁話,後來聽說浴池也叫澡堂子。
在此之前,沒聽說朝陽有浴池,可能有,咱們不知道,反正皮杖子是沒有,也沒聽說大地方召都巴有。那時候如果感覺身上真髒了,出汗多,就用一盆熱水蘸溼毛巾擦擦身子,或者乾脆就用涼水,準確說應該叫擦澡。
這次學校發給澡票高低應該去見識一下,看看這澡堂子,還什麼浴池到底是個什麼模樣。看來學校真有高人,想的挺周到,瞭解這群農村孩子可能不洗澡。也確實,夏天洗澡,冬天就沒人洗了,肯定都是髒兮兮。
第一次去澡堂子洗澡還真有點不知所措,但毛巾肥皂是肯定要帶著的。是脫光衣服洗,還是穿褲衩洗?脫下來的衣服放在哪?澡堂子肯定不光是學生,恐怕有好多人,這麼個洗法?從來沒經歷過,看來,農村孩子確實沒經過世面。
這個澡票不過期,隨便哪天去都行,學生們可能都是分批去的,因為我去那天沒碰上一個同學,很可能學校安排的也不是一個浴池。沒碰上同學更好,以免咱們沒進過浴池在同學面前丟醜,萬一人家進過浴池洗過澡呢!
進浴池不能莽撞,像無頭的蒼蠅,先看看別人是怎麼料理的,盲目容易出醜。眼睛要管事,先看看裡面是什麼情況。原來裡面的設施很簡單,就是個泡澡的大水池子,要不怎麼叫“浴池”呢,就是文言化了。
衣服放在小櫥櫃裡鎖上,也沒有現在的淋浴,就是在那個水池子裡先泡,然後自己搓,當然沒有搓澡的,況且,當時也不知道有搓澡這個行業。
不知道為啥,學校發了幾次澡票後,就再也不發了,直到畢業再沒發過。據我不完整的分析,學校知道這幫農村土老冒是帶著一身泥土進城,必須得給他們淨淨身,洗刷一下汙泥濁水。先拋磚引玉,師傅領進門,讓這群土小子養成洗澡的習慣就再也不用管了,他們順理成章的就主動去洗了。看來校領導也是用心良苦。
還真是如此,以後學校不給澡票,自己也主動定期去洗澡了。但夏天很少有人去浴池,多半在宿舍擦浴。更多的時間是去星海公園洗海澡,上岸後淡水沖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