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俗話說: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種李得李。您聽說過種豆吃豆的俗語嗎?實際上這不是俗語,也不是成語,是3年困難時期真實發生在我們皮杖子生產隊的故事。
當時,雖然大旱,但春播時還是必須要種地的。由於人們餓得難受,就在種地時吃種子。種高粱吃高粱種子,種玉米吃玉米,種黃豆吃黃豆,當然都是生吃。可見人們餓到了什麼程度。據說這種吃種子的現象普遍存在,不光是皮杖子一個生產隊。關鍵問題是種子也有數量。
我感覺吃生高粱、生苞米可能沒有多大異味,吃生黃豆那種豆腥氣可難以往下嚥。有句俗話說得好:“吃100個豆子還不嫌豆腥氣?”吃豆子的人說:“不用吃100個,吃10個20個就沒有豆腥氣了”。
各地發現這種情況後,認為這絕非是一件小事,如果把種子吃沒種不上地,可非同小可。於是上級統一發下來一o五九劇毒農藥拌在種子裡,並通告大家中毒死亡個人負全責。為此,才把吃種子的現象徹底制止。
在這幾樣種子中,應該說黃豆的營養價值最高,因為它富含蛋白質。當時有好多人因為低蛋白而浮腫,老伯伯皮永賀是我的村裡的典型,頂屬他重,全身浮腫,臉腫的像胖官。當時我還有點納悶,奶奶應該有點積畜呀,怎麼老伯伯腫的最嚴重?看來,奶奶也沒有什麼老底了。
當時的大隊大夫叫劉國強,他兒子劉文傑和我同歲,小學同班,但沒考上中學,後來成了養蜂專業戶。劉國強本來就是個社員,但多少識幾個字。不知道他在哪淘登來一本藥書,自學成才,搖身一變成了大隊大夫。他的中醫醫術有多高我不知道,但服務態度相當好,堪稱一流,笑臉相迎,笑臉相送,有一定的群眾威望。到我們村裡看浮腫病時,我看過他的藥兜子,裡面就是一種藥,叫作“糠復散”,不知是誰起的藥名。其成分就是把炒熟的黃豆壓成面子,再加上米糠面子混勻,主治營養不良性浮腫。凡是浮腫患者傳送若干包,不要錢,但還真管事。說來也湊巧,吃黃豆種子的那幾個人還真沒有一個浮腫的,可能是生黃豆也有預防浮腫的作用。
當時人們不知道什麼是低蛋白浮腫,只知道餓大勁了就出虛汗、迷糊、沒力氣。餓時間長了不但不消瘦,反而全身腫起來。這種浮腫與當時吃蕎麥芽的浮腫還要區別開來。吃蕎麥芽臉腫手腫,凡是讓太陽曬的部位都腫。後來聽說叫日光性皮炎。蕎麥芽也算野菜的一種,是上一年落地的蕎麥粒雨生的芽子,吃起來很滑溜,也很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