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吧 > 歷史軍事 > 難忘的歲月軍旅短文 > 第四十章 召都巴大集

第四十章 召都巴大集 (第1/2頁)

40、召都巴位居朝陽市區中心西北30華里,是朝陽西北重鎮。召都巴是蒙古語,全稱為召都巴胡什根臺,漢意“寶倉、吉祥”,簡稱“召都巴”。

解放後設鄉政府。1958年設為人民公社,1983年又改為鄉政府,1985年建鎮,一直歸屬朝陽縣所轄,1992年劃歸龍城區。

朝陽市區周邊大小近百個集市,沒有哪個集在集字前冠以“大”字,唯獨召都巴集俗稱為“召都巴大集”。除召都巴臨近鄉鎮趕集外,北票市及內蒙古客商是常客。集市繁華夠頭較廣,二、五、八集日,熙熙攘攘的人群貫滿整個主街道。而且,在集南側還有較大的牲口交易市場,現召都巴小學西側。

聽明白人說,凡是集上有牲口市的,都應該叫“大集”,但別處並未叫出去,只有召都巴叫得開。我每次趕集,必須到牲口市觀摩一番。否則,好像這個集趕的就毫無品味了。牲口市上主要是毛驢子居多,騾馬較少。我並不買任何牲口,主要是觀察一件非常有趣的事。

就是買主與賣主交談時,首先扒開驢嘴看看幾歲口,牙磨損的程度,認定這頭驢有幾歲了。然後,買者開始評頭品足,什麼腿短、腿細、瘦驢、戧毛噠齒之類,全是褒貶話一大堆。接著進入談價錢程式,要不常言說“褒貶是買主”呢,還真是這麼回事,說了一大堆壞話,最終還是要買,項莊舞劍意在沛公,主要是為了往下砍價。談價錢時,二者都伸出右手插進互相的袖筒裡,袖筒裡的兩隻手來回拉扯很多遍,好像是要打架,其實不是,他們是在用手語互相討價還價,旁觀者一無所知,這叫”袖裡吞金”。

再看看他倆的表情,那是變換多端,神鬼莫測:一會搖頭,一會晃腦,一會假裝生氣,一會嗤之以鼻,不屑一顧;一會又表現得無可奈何,眉頭緊蹙的樣子;一會又陰陽怪氣,呲牙咧嘴。喜怒無常,變色龍一般。依我看就是奸商嘴臉,但有一定觀賞價值。

我看這是兩個人才,沒遇上伯樂,瞎了千里馬。若是讓他們二位演啞劇一定獲全國大獎。看熱鬧的不光我一個人,喜歡這個節目的更多是成年人,雖然誰都沒看出子午卯酉,但卻都感到津津有味。談成了,喜笑顏開,握手言和,躲到一邊數錢去了。看熱鬧的人最終誰都不知道這頭驢到底賣了多少錢。

旁邊有人悄悄說,這市場上驢販子很多,老百姓來賣驢都得被驢販子花言巧語地暗箱控制起來。這就是所謂“牽驢的”。看來,牽驢的話出自召都巴大集。召都巴大集有多大的知名度?方圓幾十裡流傳著一個真實的故事為證:兩個村民打架,其中一個村民說:“我召都巴集趕過,小白菜間(見)過,我怕過誰,難道還怕你!”這話直到現在仍是朝陽的口頭語,在民間流傳不息。說明該村民去過大地方召都巴,見過大世面,可以嚇唬住沒見過世面的人。如果對方真沒趕過召都巴大集,只有甘拜下風退避三舍了。

奶奶就一輩子沒去過召都巴,更沒趕過召都巴集,當了一輩子“炕頭王”。按說她什麼事面都沒見過,可我們全村人沒有不尊重她的。爺爺倒是個集油子,家裡的雞蛋、母雞、公雞、自編的條菷、鍋蓋等等,沒有他不上集賣的玩藝,也沒有他不買的玩藝,應該算見過大世界了。可爺爺忠厚老實一輩子,沒人怕他,有時奶奶尅他幾句,也從不反駁。看來與趕召都巴大集沒多大關係,何況爺爺還經常去朝陽呢。

有個事我也挺納悶,奶奶從來不趕集,媽媽也不趕集。可是媽媽70歲左右以後卻熱衷於趕集,不能說個頂個集必去吧,那是說去就去,和西院皮錦成家二奶奶兩個人結伴成了“集油子”。她們趕集不一定是買東西,好像是成了癮,不去在家呆不住。來回16裡地,有時也坐個順路“香油車”。我想,可能是50年代的時候人們還有封建思想之故。媽媽也是兩隻小腳,活到93歲可能與經常

最新小說: 綜穿之所願皆安 改嫁你愛的小將,我退婚你哭什麼 裝傻小地主:我真的只想躺平啊! 三國:你管這叫文弱謀士?! 從紈絝到擁兵千萬! 精靈:新生智爺,從神奧出發 重生斯菲亞:能群毆何必單挑 暴打忍者,你管這玩意叫黃皮耗子 女王陛下,其實我是北境霸主 四合院:距離槍斃還有三天 當雲天明穿成林如海 立淵傳 斬赤紅之瞳:我有寫輪眼 四合院:我在夢裡為所欲為 騎砍:從破落農莊開始 大唐:開局被當成妖怪怎麼辦? 鬼滅之刃之雪之呼吸 幽默風趣解讀黃帝內經 火影:團藏之孫五歲手搓水龍彈 大唐:我,火頭軍薛仁貴,無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