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昨天,我回召都巴老家,與鎮幹部聊天,聽到一個震驚的訊息:李杖子小學關閉了,而且全召都巴鎮關閉的不只是一所,這可是開天闢地的重磅訊息。這是個好訊息?還是個壞訊息?我一時不敢做結論,但我感到非常驚訝!那可是我足足唸了小學六年級的母校,啟蒙學校,雖然那時的小學老師基本上不在了,小學的同學也有一部分人離世了,但他們的音容笑貌還歷歷在目,彷彿還是昨天的事。
怎麼就突然關閉了?為什麼?我滿臉的疑惑。鎮幹部說:“全村1~6年級總共還剩20多個學生,每個年級組不足4、5個人了,老師實在是沒法上課了……現在的學校全空著呢。”那老師們都怎麼辦了呢?當時很激動,還真忘了問這個事了。我想肯定會有妥善安排的,不是我擔心的事。
”那這20多學生都去哪唸書?總不能不念書啊?”
“全部到召都巴鎮中心小學。”
“那10多歲的孩子,一年級也就7、8歲,走7、8裡地怎麼上學?”我馬上聯想到我上中學跑召都巴的艱辛……當然,最本質的區別是現在的每個孩子們都能吃飽,還能跑得動。
”那剛上一年級的孩子也不能跑十五、六里地呀!”我想就算吃得再飽也跑不動啊!
“有校車。中學生也可以坐。”
我又是一個震驚!竟然有校車!這是多麼幸福的事啊!過去連想都不敢想的事,做夢也不會夢到的事。現在的孩子真是無比幸福啊!如果我那時候念中學有校車何苦要輟學?翻天覆地的變化呀!翻天覆地呀!我太感慨萬分了。不光是農業、住宅、村容村貌的鉅變,學生上學都變了,那時沒有腳踏車,現在有了校車。
可是,在慶幸之餘,令人擔心,不知所措的問題隨之而來了,鎮幹部說:“再過十年或者頂多二十年,將會出現很多無人村,現在村裡老弱病殘多,很多學生也是留守兒童……”夫妻在外地打工,有條件就在城裡買房了,只要在城裡買房,孩子就可以在居住學區上學,人們一致認為城裡的教學質量比農村高。
是啊!這是個現實,將來是個什麼走向?恐怕現在誰都不好預料。我想也許是好事,不用合村並鎮了,農業機械化可能同時被啟動。
國家政策允許農村戶口到城裡買房,發給正式房證。但城市戶口到農村買房則受限制,不能辦理個人房產證,只能是農村人往城裡流動,限制了城裡人往農村流動,這也符合江河流動的自然規律,是否符合城鄉規律我不知道。
像我們皮杖子,年輕人沒有一個在農村住的,都在朝陽買房了,村裡就剩下60歲以上的人在經管著那些土地,這是不想進城或沒條件進城的最後一波人了,等這波人去世了,皮杖子也就是歷史了。
那些今天坐校車到召都巴唸書的男孩子長大後不可能在皮杖子安家,因為安不了家,在農村沒有點出色事業是沒人給媳婦的。當然,女孩子更沒人想在農村找婆家。就現在而言,我們皮杖子的孩子沒有一個在本地上學的,已經都在城裡了。當然,村鎮所在地情況就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