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正處於勝利的巔峰,四境平定,國勢如日中天。然而,東南方向的齊國仍未歸附,時不時在邊境挑釁。李憲深思熟慮後,決定向齊國發兵。召集文武百官商議後,李憲決定派上將軍關寧率領精銳軍隊出征齊國。
朝堂議事
清晨,朝堂內文武百官肅立。李憲端坐在龍椅上,身披黃袍,神色威嚴。他緩緩開口:“齊國一再挑釁,朕已決意出兵。關寧,朕命你為徵東上將軍,率十萬精兵討伐齊國,朕要看到你凱旋歸來。”
關寧拱手領命,目光堅定:“臣定不辱使命,必將齊國一舉拿下,還大秦一個安穩的東境。”
李憲滿意地點頭,看向丞相楊安,叮囑道:“此次出征,朝中後勤軍需之事交由你全權掌管,不得有誤。”
楊安沉穩應道:“陛下放心,臣定會保障軍中供給,全力支援關將軍。”
瑤光國師上前一步,語帶勸諫:“陛下,此戰雖有勝算,但齊國多險峻山川,又擅長水戰,非易於攻取。請陛下小心戒備,防止齊軍反撲。”
李憲微微點頭:“國師之言甚是,關寧,你出征前務必詳查地勢,莫要小覷敵軍。”
“臣明白,”關寧回答道,“臣會充分探查齊國地勢,確保萬無一失。”
李憲起身,親自為關寧披上征戰鎧甲,拍了拍他的肩膀,低聲道:“齊國固守東南,但朕相信你必能一戰功成。”
關寧眼中閃過一絲激動,堅定應聲:“陛下,臣誓死效忠,定將齊國平定!”
出征
數日後,長安城門口旌旗飄揚,百姓簇擁在城門兩側,目送關寧與他的十萬大軍出征。關寧身披銀甲,腰佩長刀,身後是整齊列陣的精銳士兵。他高舉戰旗,策馬而出,戰鼓聲震天響,士氣高昂。
關寧領軍連日急行,抵達秦齊交界處。在駐紮的第一晚,關寧便召集手下幾位副將商議戰術。
“齊國地勢險要,尤其是東南沿海多為山地和水網,適合伏擊。”副將李義拱手道,“將軍,不如先派人探查敵情,以防中了埋伏。”
關寧點頭表示同意:“你所言極是。明日,派輕騎前往東南方向查探齊國防線,再設法挑動他們的先頭部隊,探明虛實後再做打算。”
眾將士齊聲應諾,各自分頭準備。
關寧率軍抵達齊國邊境,對齊軍展開初步進攻。齊軍反應迅速,派出大量弓箭手和重甲兵阻擊秦軍。關寧觀察地勢,發現齊軍在山腳佈防嚴密,若強行進攻必定遭到重創。
他沉思片刻,命令道:“以小隊突襲,引他們出山,待他們離開山勢,再全力反攻!”
副將李義立刻點齊一隊輕騎兵,衝向齊軍陣地。齊軍果然中計,見秦軍兵力不多,紛紛追擊而來。待齊軍追至平地,關寧眼中精光一閃,冷喝道:“全軍衝鋒!”
秦軍如洪流般席捲而上,齊軍未及反應便被衝散。短短兩刻鐘,齊軍防線崩潰,被迫退回山中。
關寧幾次突襲齊軍的外圍防線,齊國戰力逐漸被削弱,秦軍一路推進,直抵齊國都城臨淄。齊國君主心知大勢已去,集結最後的兵力死守臨淄城,打算憑城抵抗。
關寧派出斥候探查臨淄城內的防備情況,隨即召集諸將商議道:“齊軍已然窮途末路,但臨淄城牆高池深,強攻必會損失慘重。諸位有何良策?”
副將李義建議道:“將軍,可派遣精銳潛入城內,火攻齊軍的糧倉,逼迫敵軍撤退。”
另一位副將陳剛則道:“將軍也可採取圍而不攻之法,斷其糧道,待其自亂再一舉攻破。”
關寧思索片刻,決定採納李義的建議。他挑選一支精銳夜間潛入齊都,點燃了城內的糧倉,火光沖天,齊軍大亂。次日,關寧率領秦軍猛攻臨淄,齊軍毫無抵抗之力,被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