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我本想命題為:狼的故事。可轉念一想,不對,那根本就不是故事,而是血淋淋、驚心動魄的現實,不像東郭先生和狼那麼有趣。
羊倌在山上放羊時,經常喊破嗓子:“有賴歹——賴歹掏羊了——”,當年,人們不習慣和狼叫狼,感覺賴歹比狼更惡貫滿盈。聽到喊聲,凡是具有戰鬥力的男人,不管在山上幹活還是在村裡,都順便抄起鐵銑、鋤頭、鎬頭、棍棒、扁擔等等,尋聲而去。當然,沒有一個女人參加,因為那時候的媳婦都是小腳。
我們在當街玩耍的小孩子們,反應能力最快,一轟而散,化整為零,各自倉惶往家跑,生怕狼被攆進村子。我跑回家,立馬插上大門,躲到奶奶或媽媽身後,還是膽戰心驚。因為我非常清楚,現在的村裡全是婦女兒童、老弱病殘,實為空城計。一旦狼們熟讀兵書,乘虛而入,不堪設想。
此時,野外的大老爺們正在如何與惡狼拼死搏鬥,血戰沙場,我們渾然不知。但願狼們別慌不擇路,誤入村莊。好像過了很久,靜悄悄的當街,突然傳來一片嘈雜聲,“戰將”們凱旋而歸了。我們趕緊跑出去,看看打死幾隻惡狼,戰跡如何。結果每次都是大失所望,帶回來的全是死羊或受傷的羊。有的脖子咬出血,有的腸子流出來,慘不忍睹。狼入羊群掏羊,不是三回兩次的事,別的村也時有發生。但每次都是羊被傷害,從未聽說打死、打傷過狼。看來,狼的戰略戰術確實非同凡響,每次都能安然無恙的逃脫。雖然每次都有幾隻羊壯烈,但從沒聽說過誰家吃過羊肉。當年,還真沒考慮過這件事,不知道羊肉哪去了。
晚上,狼也光顧村子。有天半夜,我們家羊圈撲稜撲稜亂作一團。爺爺、爸爸趕緊跑出去。爺爺說狼從院牆上躥出去了。點著提燈發現咬傷一隻羊。說也怪事,但凡被咬傷的羊,幾乎沒有能存活者。可惜那時候,真就沒有手電筒這種家用電器,提燈太耽誤事了。爺爺說,就是羊圈門子沒整嚴實,第二天加固,狼再未進來過,這也算是亡羊補牢了。但是,狼叼走豬仔的事還是發生過幾次。當年,我最怕狼,也最恨狼。孩子們在沒有大人的陪伴下不敢遠離村子去玩,生怕遇上張三。那時,人們忌諱“賴歹”或”狼”這個不吉祥的名字,都稱為“張三”。特別是在吃飯時,絕對忌諱“賴歹”這兩個字,如果一時不慎口誤,媽媽立即把一個空碗扣在飯桌上,據說就一切逢凶化吉了。
大人也害怕狼,我們溝裡孔杖子的張子方是李杖子小學老師,由於判作業經常貪黑回家。從李杖子到皮杖子就2裡地,但有個僻靜之處經常有狼出沒,張老師就借了一個銅鑼敲著回家。每當晚上從溝外傳來鑼聲,大家都知道張老師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