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皮杖子在朝陽城北面,按老城中心大什字說,偏點西北。按著現在的道路走,過去北大橋,直接上狼山,翻過狼山那道梁就是凌北鄉的姜家窩鋪村。繼續往北走是波珍溝,再往北走是花梁村,翻過花梁就是召都巴鎮的皮杖子。我們村與凌北鄉以花梁為交界。
據說,皮杖子到朝陽大什字直線距離是20華里。路過鐵路大橋的火車“哞哞”鳴笛聲及“隆隆”的咣噹聲有時能傳到皮杖子,聽得真真切切。火車的叫聲能傳出20裡地,這是什麼樣的一種大傢伙?一頭驢叫喚那麼洪亮,連半里地傳不出去。為此,我們蒙生了要看看火車的念頭。
西院的皮永從,東院的皮永剛,我們院內皮永年,預謀了多日,終於在一個晴空萬里、風和日暖的冬季裡一個早晨稍稍出發了。為什麼選擇在冬季?因為夏季莊稼棵子長起來不安全,不知道里面會藏著什麼東西。我們順著蜿蜒崎嶇的小道一直向南走去。大約一個多小時就到了狼山。站在山上朝南邊一看,立碼感覺天也大了,地也寬了,海闊天空,心曠神怡,朝陽城一覽無餘,盡收眼底。久聞其聲,不見其車的火車大吊橋就在腳下。我們幾個氣喘吁吁坐在山樑上,一邊休息,一邊大飽眼福,感覺眼睛有點不夠用。這是我們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世面。
我們幾人商量,不能再走了。一是路況不熟,二是大吊橋就在山下,是火車的必經之路,居高臨下,俯攬全貌可能更有情趣。再者,據老人說,到狼山正好是走了一半,還有10裡地才能到大什字。只要看見火車,在哪都無所謂的事。另外,看完火車還得趕道回家,絕不能貪黑。我們耐心等待,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突然聽到了清脆震耳的火車鳴笛聲,然後,“咣噹當、咣噹當”的聲音越來越近。瞬間,一個龐然大物頂著一柱白煙向我們腳下飛馳而來,宛若一條黑色的巨龍,無比壯觀。在駛向大吊橋時,又鳴起了長笛,加之大橋產生的共鳴,感覺大地在震顫,天地在呼喚,渾然一體,威武壯觀,我們無比激動,心潮澎湃。此情此景,我仍然沒有忘記查一下共有多少節車廂,我清晰記得一共是54節,至於每節都拉的什麼,確實無暇顧及了,一切都被這種壯觀所淹沒。我們還沒看多久,可火車已呼嘯而過,可能是開火車的司機根本不知道我們大老遠的特意來看他的車。但我們仍然感到非常幸運,不虛此行。
我們商定再等一陣兒,看看有沒有票車路過,那樣就算真正圓滿了。據說票車就是客車,當時為啥叫票車?可能需要買票吧。可是,等了好半天,什麼車都沒過,山下一片靜悄悄。打量天色已晚,不能再繼續等下去了,儘早打道回府吧。
回到村子,我們就不是從前的我們了。那是看過朝陽、見過火車、見過大世面、不同凡響的人物了。誰再敢小瞧我們幾個,他得心思心思。沒去的孩子們聽我們一陣扇乎,那是兩隻耳朵豎得溜直,比聽天書還引人入勝。哪怕就是我們扇乎錯了,他們也得點頭哈腰,畢恭畢敬。遺憾的是那次沒能看到票車,不然,會扇乎得更有滋有味。
下一步,我們醞釀直闖朝陽城,親臨火車站,一看究竟,不能像上次那樣坐山觀火車,一定要深入腹地,現場觀摩。這次觀摩團擴大了一個成員,皮永從的弟弟皮永富,比我小1歲。經過他一再申請,勉強透過,同時也是看在他哥哥的面子上。我們是講究原則的,像我二弟皮文起根本不夠資格,年齡段不夠。
我們選擇了一個立秋後的涼爽天氣,分頭到村前南溝集合後,就浩浩蕩蕩的出發了。有了上次的成功,又新增了一名成員,膽子比上次大多了。輕車熟路,很快到了狼山,下山的路還是一條小道,一邊是大溝,不是人們現在見到的樣子,那時也沒有北大橋。我們沿著羊腸小道,趟河穿過火車大吊橋,直超北門走去。那時的北門,好像就是現在的朝陽市交警大隊門前。城門外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