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1962年入冬,我和父母商量準備到學校住宿一冬。住宿的理由有兩個:一是冬天太冷,體力不支跑不動,加上母親需要天天起早做飯,冷冬數九實在不易;二是回到家基本就貪黑了,沒有學習和複習時間,因為第二年就要中考了。況且,想複習,家裡也沒有電燈,很不方便。再加上,自二年級後,邊杖子和大廟公社合併到召都巴中學兩個班,我們那個年級組就變成4個班了。這兩個班的學生由於路途遙遠全部住宿。晚上在教室燈火通明的複習,時間很充足,而我們上學路上一天就浪費兩個小時。加上當時我也有點緊迫感。
父母同意了我的要求。但伙食費很昂貴,每月需要交30斤苞米或30斤高粱,還有6元錢的伙食費。冷天總共兩個左右月就放寒假了。糧食和錢都是每個月一交。我揹著小行李捲,扛著糧食,到食堂過一下稱,就算上山入夥了。
學校的伙食很簡單,主食就是兩樣:苞米麵餅子和高粱米乾飯。因為學校就收這兩種糧食,收別的農民也沒有。苞米麵餅子是淨米的了,沒有什麼野菜、柳樹葉子可摻。這是我兩年來很少吃到的美食,黃橙橙的苞米麵餅子十分香甜可口,生活標準立馬提高了許多。然而,卻苦了我們全家人。不知父母費了多大周折才湊足這30斤苞米,讓我一個人白白糟蹋了,不知給家裡人增加了多大苦頭。這個苞米麵餅子不好往下嚥哪!
宿舍就是學校最南邊的3間空教室,兩邊是通長大炕,每鋪大炕有兩個炕爐子,由值日生負責生爐子。整個一冬天那爐子就沒生旺過,不知道是煤不好還是生爐子技術不行。炕始終是冰涼冰涼的,成宿的不敢伸直腿。真可謂是走罪可免,凍罪難逃。
但不管怎麼說,晚上還是有了兩個小時的學習時間,目的已經達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