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要說朝陽吃燒烤第一代人,應屬60年前我們那的中學生。
燒烤的食材有4種:乳豬、麻雀、螞蚱、老鼠。這4種食材的主要營養成分是肉。那時候不知道肉的主要成分就是蛋白質。在3年自然災害時期,人們最缺乏的就是蛋白質,很多人因為低蛋而浮腫。螞蚱也是蛋白質,有句俗話說得好:“螞蚱也是肉”。
90年代後期,朝陽某些大酒店曾經有“油炸螞蚱”這道美食,一般人還是吃不起的。乳豬是剛出生不久的小豬崽,還在吃奶的時候凍死或讓母豬壓死,被扔到村後的山坡上,很快就被凍僵,冬天我們揀柴火時常遇見。這種乳豬一般3、4斤左右重,都是黑毛豬,本地品種,成豬個頭也不大。首先把乳豬烤化,取出腸肝五臟,穿上一根“綠豆條”,用兩塊石頭在兩邊擔好,下面放上硬柴,就開始翻轉著燒烤。因為我們是揀柴火的,柴火不缺。等烤到金黃又帶點棕黑色時,用鐮刀刮淨外皮,即可分割食用。
在3年自然災害時期,這種美食還是相當不錯的。燒烤老鼠、麻雀也多選擇在冬季。因為在冬季它們最肥。在60年代前後,正是黨號召除“四害”的時候,麻雀和老鼠都在“四害”之內。誰打死多少老鼠用尾巴上報統計,麻雀用爪子統計。我三伯伯皮永祥被評為除“四害”模範,因為上交的老鼠尾巴和麻雀爪子最多。勞模大會在朝陽縣黑牛營子公社召開。當時,我們根本也不知道黑牛營子在什麼地方。當然,三伯伯的勞模事蹟並不是他自己的,有爺爺和我的功勞。
當時打老鼠的辦法是支坯,兩坯一支,白天晚上能各砸死一隻。麻雀多是用篩子扣住的,有時一篩子能扣住幾十個。雖然都是笨法,但效果不錯。把打死的老鼠先扒皮,取出內臟,用紅泥把老鼠裹住放在火裡燒。等把黃泥燒乾燒透,老鼠肉也就熟了。然後把黃泥砸開,就露出了雪白鮮嫩的鼠肉,吃起來非常美味。
扣住的麻雀只取出內臟,不必拔毛,也用黃泥封住,像燒老鼠一樣的燒。當砸開黃土時,雀毛都沾在黃泥殼上。麻雀肉也很好吃,應該屬於飛禽。俗話說:“寧吃飛禽一口,不吃走獸半斤”。
燒烤螞蚱選擇在秋末季節。螞蚱最肥,又十分好抓。俗話說:“秋後的螞蚱沒啥蹦噠頭了”。把抓住的螞蚱一個挨一個的穿在一根樹條上,穿成長短不一的大串,用高粱葉之類軟火燒烤。烤成金黃色,烤出香味即可。把螞蚱腦袋揪掉,同時也帶出了它的胃腸道系統,就可以直接享用了。螞蚱應該算是山珍美味。螞蚱腿不能扔掉,俗話說:“螞蚱腿也是肉”。選擇螞蚱時,一共有3個品種:普通螞蚱、關東綠螞蚱、油螞蚱,以油螞蚱最好吃。在3年自然災害年月,我們能苦中作樂,度過那個困難年代,也算難能可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