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七十年代雞蛋價格
上個世紀70年代的雞蛋價格是多少錢一斤?中青年讀者有知道的嗎?我估計60歲以下的朋友可能不知道,70歲以上的人應該精力過。那時雞蛋的價格:公價0.65元\/斤,私價不超過0.70元\/斤。
這裡為什麼要提出來雞蛋的價格?因為,雞蛋的價格常常反映一個歷史階段的物價水平。老百姓還常常拿著豬肉、小米的價格衡量物價水平的高低,這是父親在世時經常說的話。但當時,我並未真正在乎這些,況且也不大理解其中的道理及內涵。是否真是這種衡量標準,不知道,因為我從來沒搞過經濟,純外行,現在也不知道。
但人們可能認為那時候的雞蛋太便宜了,才6毛5分錢一斤,而現在的雞蛋接近6元錢一斤,漲了10倍。但我不那麼認為,我認為物價水平應該與收入水平進行比較才恰當。我那時候的工資是35.5\/月,每天1.2元錢,一天的工資買不了2斤雞蛋。您現在工資多少錢?能買多少雞蛋?您自己可以計算。
現在有些營養專家說:如果每天早晨每人吃兩個雞蛋,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有營養。可那時候無論如何你是吃不起的,所以絕大多數人無論如何都沒敢“如果”過。
特別是在我小時候,每年只能吃2個雞蛋,還是在五月節,這個情況已經敘述過,在那個年代怎麼去實現“如果”?那比白日做夢還做夢!
我為什麼能清楚記得70年代的雞蛋是6毛5分錢一斤?因為,那時候國家號召農民把雞蛋都交到供銷社,供銷社有個土產部專門6毛5分收購雞蛋,大隊供銷點也收雞蛋,我就直接上供銷點去買,他們多少錢收的,就多少錢賣給我們,不加價,因為認識,實際上也算是走後門。
集市上也有農民賣雞蛋的,但必須偷著賣,不能讓市場管理所的人員抓住,抓住後,最輕的是送到供銷社迫賣,態度不好的一律沒收。那時候叫“社會主義大集”,有很多東西是不允許在集市上賣的,如旱菸、線麻、笤帚等等。
市場管理所的人也不一樣,有的象徵性攆走就完事了,有的特別認真,像有個姓於的管理人員,由於他臉色黑呦,人們都叫他“大黑魚”,但凡他抓住賣雞蛋的基本就是沒收,社員們都痛恨他。實際說,他屬於工作認真,不怕得罪人,應該是個好同志。
有一天趕集,我親眼看到大黑魚抓住一個婦女賣雞蛋,大黑魚拎起雞蛋筐就走,那婦女40多歲,體格也好,豈肯善罷甘休!搶上一步就往回奪筐,“奪筐大戰”即刻展開,奪來奪去,大戰不到十餘回合,只聽吧嗒一聲,雞蛋筐掉在地上,好多雞蛋當即摔碎,雞蛋黃子立馬流出來,這老孃們頓時瘋了,一不做二不休,索性抓起筐裡的雞蛋就往大黑魚臉上打,片刻之間,黑魚臉上,前胸,全是雞蛋黃子,大黑魚變成了“大黃魚”。周圍看熱鬧的群眾無不拍手叫好!大黃魚灰溜溜的溜走了,然而,那一小筐雞蛋也基本上所剩無幾了。
那時候的雞蛋黃子比現在的雞蛋黃,因為,都是每家每戶的散養雞,特別是山溝裡的農村雞,蛋黃格外黃,都是上山吃螞蚱、小蟲子的雞。那年月沒有養雞場,也沒聽說過養雞場、雞飼料這種名詞。那時候的雞蛋如果放到現在,可不是十塊八塊錢一斤的事了。
要說雞蛋最便宜還是解放初期我沒上學之前,那時候的雞蛋不論斤,都是論個買賣,一個雞蛋2~3分錢,看雞蛋大小而定。但不知道那時候工人,幹部掙多少錢,沒法比較,因為,我們上下村子沒聽說有一個當工人掙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