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3年困難時期的年是好過的,人們沒有過高的要求,因為平時吃的黑餅子是看不到糧食的,過年必定能吃上餃子、饅頭、豆包、發麵子,這些都不用再摻柳樹葉子了。必定生產隊從大隊領來大米、白麵,過年總能吃上細糧了。雖然每口人只有1斤大米,2斤白麵,但也足夠年三十、除夕夜、大年初一吃餃子的了。
當然,不能因為過年把所有細糧都吃光,還要預防平時的不備之需。但是,雖然是過年了,吃好的,還不能忘記憶苦思甜。東院皮錦良大爺爺是生產隊長,也是村上唯一的中共黨員。他從大隊開會回來傳達會議精神,讓家家戶戶在過年期間,特別是年三十中午,餐桌上除過年的食品外,必須擺上憶苦思甜食品。比如平時吃的黑餅子,不能因為過年吃上好飯菜忘記平常或者舊社會過的苦日子。就是生活好了不能忘本。
媽媽說,在年三十吃飯的時候,隊長還要深入各戶檢查,檢查飯桌是否擺放了憶苦思甜飯。吃飯時,媽媽把幾個黑餅端到了飯桌上,以防萬一隊長來檢查。當時我就想,十有八九是不會來檢查的,一方面全村20多戶人家,家家都去檢查,隊長也就不用吃個肅靜飯了;再說,有哪個隊長會拿著雞毛當令箭,那麼不盡人情啊!結果,正如我所想,直到我們吃完飯,隊長也未光臨。
那幾年養豬的人家很少了,因為豬吃的東西都讓人吃了,比如穀糠、各種野菜之類。所以,豬肉也很貴,家家戶戶買不了三、二斤。鞭炮也不可能多買。年三十早晨放3個雙響,那時候喜歡叫“二踢腳”。三十中午放3個,三十晚上放6個,初一早晨放3個,初五中午放3個。三十晚上除夕夜加1掛小鞭。這些事宜都有父親統一安排,雙響也由父親親自燃放,因為父親愛好鞭炮,我們就不能搶著去燃放。
我知道父親願意放鞄炮,等我參加工作以後,多少有了一些條件,成麻袋的往家買,終於讓父親年年放個夠。那時候都是單個的雙響,也是一個一個的用手拿著點燃。沒有像現在這樣50響、100響的禮炮,一次性點燃即可。
俗話說得好,年節好過,平常日子不好過。過了正月初五,年,基本上就算草草的結束了,迎接我們的仍然是那個漫長而艱難的日子,難忘的歲月。
終於在1962年的上學期讀到一半時候,我無力、也沒有勇氣再堅持下去,終於一狠心,步先前同學們的後塵,決定退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