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六七十年代的牛羊肉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人們對牛羊肉十分不敢興趣,人們有時候買1斤羊肉,國年包頓餃子,平常買羊肉的人少之又少。那時的羊肉6角錢一斤,豬肉不到9角錢一斤,供銷社8毛錢一斤。
老百姓一致認為,羊肉不如豬肉香,沒有什麼油水。對於牛肉更是嗤之以鼻,幾乎沒人吃。有一次在木頭城子集市上,有一個生產小隊賣牛肉,沒人買,正好讓我碰上,隊長、會計都在,我們都認識,他們見到我很高興,認為這回可來了買主:
“皮大夫買點牛肉吃吧!”
我還挺納悶:從來沒有買牛肉的呀!怎麼突然出來賣牛肉的?殺牛不怕犯錯誤?那時候只有生產隊集體有耕牛,那是耕地用的,絕對不允許殺耕牛,那是犯法的事。
我沒敢問這牛是為啥殺死的?肯定是病死的,不然,窩瓜大的膽子也沒人敢殺耕牛,扣上最輕的帽子也是破壞生產。
我問:“這牛怎麼死的?”
“掉大溝摔死的。”
我想:他們不會是撒謊?說病死的肯定沒人買呀!
“不是病死的吧?”
“不可能,病死的能賣嗎?一個生產隊集體的事,病牛吃壞人誰負責啊!再說,這是個牛犢子,不信你看看頭蹄,糊弄誰也不能糊弄你皮大夫啊!”
我聽了也頗有道理。“多少錢一斤?”
“一塊錢3斤,你皮大夫買一塊錢4斤。”
我說:“不買,幹啥吃啊!”
“包餃子,燉著吃都好吃,這是小牛犢子,相當嫩!你們掙工資的就應該吃點。給你割塊好的!”
說著說著,一塊肉割下來了,隨手放稱上一稱:”4斤1兩,給一塊錢得了!”
我也不好意思不要了,拿著吧。說實在的,不怕讀者朋友笑話,我打小還真沒吃過牛肉,根本就不知道牛肉是什麼滋味,我估計肯定不如羊肉好吃,嚐嚐也行。
雖然中國人不喜歡吃牛肉,但我好像知道蘇聯人愛吃牛肉,因為有毛主席的詩詞為證,毛主席在1965年《念奴嬌.鳥兒問答》中說:”土豆燒熟了,再加牛肉,不須放屁!”毛主席用這首詞批判赫魯曉夫修正主義路線。但從中可能理解蘇聯人喜歡吃牛肉燉土豆,那時候人們也說“牛肉燉土豆就是蘇聯的社會主義。”但沒人知道是真是假。
我心裡想:假如我用牛肉燉土豆吃,是不是在學修正主義?當然這是玩笑。但我真不喜歡牛肉燉土豆,特別是土豆,1963年之前頂糧食吃,早就吃傷胃口了。最終還是用它包餃子吃了,確實不香,照比豬肉、羊肉差遠了,怨不得老百姓都不買。
那時候吃肉不為別的,主要是為了吃著香,為了吃點油。因為那時候職工每個月就供應3兩豆油,農民沒人供應任何油。所以買豬肉都挑肥膘買,我們到供銷社買豬肉都是去走後門買最肥的。可以怪,那時候最肥的豬肉也就二指膘,都是瘦肉型,不像現在四指膘的豬肉到處都是。
當時有人說:人家廣州人買肉就不要肥的,專挑瘦肉買,沒人相信。大夥說:那是胡說八道!廣州人就那麼傻?那麼二逼?沒人理解。
我最早知道羊肉的價格是在我還沒上小學的時候,即1954年之前。有一天,來了幾個不認識的外來人買爺爺的羊,是買整個的活羊,買完趕走。爺爺反覆和他們講價錢,透過討價還價,最後是活羊過稱,每斤1角7分錢,我記得很清楚。
那麼,當時的羊肉是多少錢?我聽父親母親嘮嗑唸叨是4角錢一斤。為啥能記得如此清楚?因為當時父母強調:豬肉和羊肉始終差1角錢,羊肉4角,豬肉就是5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