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我估計80後的讀者恐怕沒聽說過“灶火坑”這種名詞,更不知道什麼是灶火坑。據資料記載灶火坑的歷史可追逆到春秋戰國時期,就是說在孔子那個年代就有了灶火坑。
這裡先不說灶火坑,我們先說說“火坑”,早在原始社會後期至商周前,首先有了火坑,就是在地上挖掘一個坑,在坑內點燃篝火,火炭則積存於坑中,用於烤食物及取暖,這是所謂最早的火坑,有點像我們東北家用的火盆,只是火盆是生鐵做的,冬天放在炕上取暖。
後人們用火坑引出來許多經典語言,如:跳火坑、往火坑裡跳,把別人往火坑裡推。形容火坑是個最危險的地方,一旦跳進火坑,後果不堪設想。《紅樓夢》第一回:”到那時,只要不忘了我兩人,便可跳出火坑矣。”比喻福不雙至,禍不單行時,也常用“從一個火坑跳入另一個火坑”;“剛脫離苦海,又跳入火坑”……
灶火坑的“灶”,指從起灶做飯開始,我們小時候家家做飯全部用灶火大鍋,在外屋把大鐵鍋壘在灶臺上,煙道通入裡屋的火坑,外屋做飯,屋裡睡覺取暖,一舉兩得。這種大鍋灶臺,也叫鍋臺,直到現在農村還在普遍應用,有些地方也叫“土鍋、鐵鍋”,從而就創造、誕生了“鐵鍋或土鍋燉大鵝”的新名詞。
這個大鍋下面就是燒火的爐篦子,最早用風匣(也叫風箱)吹風提供氧氣助燃,60年代後逐漸用吹風機代替。人們把鍋臺的前方,亦即灶火門的前方統稱為灶火坑。
那麼,這個位置為啥稱之為灶火坑?現在的年輕人是很難理解的,甚至於也理解不了。因為,現在家家戶戶所謂灶火坑的位置全部是水泥地面或瓷磚鋪地,最次最次也是磚鋪地,現在,幾乎看不到磚鋪地的人家,除非是倉房,這種地面,無論使用多少年之後都形成不了“坑”。
而在大約1980年前的幾千年的中國,家家戶戶的普通農民家庭住房的屋子地面都是土地面。1979年我在木頭城子,醫院分給2間平房,我用紅磚鋪上了地面,就算是裝修了,當然牆面還是紅土泥的,就是這個磚鋪地卻引起不小的動:“看看人家皮大夫家,磚鋪地!”好像是金磚鋪地一樣出奇,實際上那時候的磚僅2分錢一塊。
土地面在每次掃地時,必須先往地上潑水,等水滋潤好以後再掃,否則,會有大量塵土飛揚。如果水沒滲好就掃地那就和泥了。灶門前那塊地方由於都燒柴火,容易髒,每天要打掃多次,而每次打掃時,不可避免的要帶著一些土,久而久之,天長地久必然出現一個”鍋底坑”,所謂的灶火坑就是這麼形成的,家家如此,無一家例外,除非是新蓋的房子。
灶火坑的位置實際上就在灶火門兒前。由於現在沒有一家是土地面,所以,也沒有一家能真正形成灶火坑了,但灶火門是永遠或永恆存在的。如果對一戶人家非常瞭解,常用一句俗語:“你家灶火門衝哪面開我都知道”。如果對一個村子非常熟悉也常用一句俗語:“誰家灶火門衝哪面開我都知道”。說明對各家各戶都瞭解。
當然,”灶火坑”的現象已經一去不復返了,成為了歷史。但是,由於這種歷史形成的話題卻久久不能消逝,形成了永恆,因為它已經作為歷史形成了,而歷史又是不可泯滅的。所以“灶火坑”這個話題也將作為歷史永恆的流傳下去。因此,年輕人儘管沒親眼目睹過灶火坑,亦應該瞭解灶火坑的內涵,因為,還有很多與灶火坑有關的俗語等會流傳千古,如:”灶火坑打井,房頂上開門”。形容不與他人來往,萬事不求人,自己過自己的日子。如果往大了說就是閉關鎖國,沒有任何外交。往壞了說,那就是自取絕路,沒法過日子。還有歇後語:“王八掉進灶火坑——憋氣窩火”;“灶火坑燒山藥——吃裡扒外”。願意是把外面燒胡的皮扒掉,光吃裡面的瓤。
另外,古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