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那時,幾乎家家都養幾隻羊,羊和雞一樣是銀行。少則三、四隻,多則七、八隻。所有的羊均是放養,沒有一隻是圈養的。全村僱一個人統一放羊。這個放羊人就叫“羊倌”,統管百十隻羊。“羊倌”不是隨便亂叫的,大概也是一種職稱。如果你單放自家羊,就不能稱之為“羊倌”,頂多就是個放羊的。看來,羊倌大小也可能是官。各村都有羊倌,我們村的叫張德,大約比我大10來歲,是西院二太爺娶後老伴帶過來的,什麼時候到皮杖子的,一概沒問過。反正是星星跟著月亮走,輩分挺高,我們還得叫他大爺爺。
他什麼時候當上的羊倌,模糊不清,好像有記憶時就是。他大大咧咧,很直爽,也很開朗。沒記得他上過一天學、念過一天書,但我們認為他不但有趣兒,還有很深的文化,我們小孩子都喜歡他。有一次,他跟別人拔犟眼子玩,他贏了,滿有氣魄地說:“姜太公釣魚,原則的上鉤。”意思是你們必須有原則性的聽我所說的道理。當時,我就很佩服他:你看人家,沒念過書,還這麼有文化。姜太公是何許人也?咱們根本沒聽說過。估計肯定是個大人物,人家能代表原則和真理,能把眾人幹敗。
有時,我們偷偷跟他上山放羊玩,才知道他還有一手好活。他的放羊工具是一個鞭子和一個糞叉子。鞭子是趕羊的,糞叉是幹啥的不知道。原來,他用糞叉鋤起一塊小石頭,說打羊那塊就打哪塊,說打嘴巴、耳朵,一打一準,羊就不敢吃莊稼了。若用現在的話說就是“高手在民間”。
夏天,他也經常在山上把小褂脫下來抓蝨子。那時候人人有蝨子。常言說:“捉不淨的蝨子,拿不淨的賊。”估計我們不在場時,他也會脫下褲衩子抓。那時候的夏天沒有背心穿,就是小褂、褲衩子,而且也不經常洗,很容易生蝨子。有一天,他抓到一對蝨子趴在一起,拿起來放牙上咬,咬出一小嘟嘟血來,隨口自言自語的說:“讓你們一塊死去吧”。我們看見非常噁心、髒。感覺他有點粗俗,從此,再很少跟他出去玩了。
說來也怪,在我們跟他玩的那好多次裡,沒遇到一次狼來吃羊的事,或許是狼偷偷窺視到我們人多勢眾根本就沒敢下手。
羊倌是吃百家飯的倌,從村東頭到西頭各家輪流吃飯,夏天三頓,冬天兩頓飯。冬天,農村都是兩頓飯,早晨大約9點鐘撒羊,下午3點來鍾圈羊。
早晨羊倌一喊撒羊了……!各家各戶幾乎同時撒,各家的羊都非常自覺的到當街官井處集合,很有紀律性。圈羊時各家各戶的羊各奔自家,沒有一隻走錯。但是,羊進院後都不願意直接進羊圈,總是願意在院子裡到處亂轉悠,也時常願意進屋轉悠一圈。這時,我和老伯伯就負責往圈裡攆。我們認為羊比豬通人性,所以,一直也沒記得村子裡哪家殺過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