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春陽,日光灼灼,萬里晴空是一望無際的荒原。
大地上,野草汲著日光瘋長,一隊隊鮮卑人手持勾鐮將這些野草攔腰斬斷整理,用作牲畜谷料。
更遠處,一座座白色的鼓堡連綿,結帳連營數十里。
中軍帥帳,鮮卑高層匯聚一堂,大單于和連端坐上首,左側是慕容威、軻比能、慕容虎等中部高層。
右側是浦頭、步度根、扶羅韓、洩歸尼、赫蘭辰、這些部落大人...
除了東部的魁頭等人還沒到之外,大營內幾乎匯聚了鮮卑三分之二的力量。
望著下手處的諸部大人,和連心中複雜,這些人都是韋族的中流砥柱,是部族中出類拔萃的人傑,亦是父親留給他的底蘊。
這些大人原本該輔佐自己,成就一番偉業,但是現在卻演變成了掣肘王庭的阻礙力量。
這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和連自己也不清楚?
他只是想效仿中原皇帝的集權制,更好的發揮部族的力量,難道這也有錯嗎?
大漢已經向這個時代的人,證明了其制度的優越性,及好處,為何還有人要反對自己。
韋族之所以落得如今這般下場,都是這群自私自利的頭人貪權導致的。
想到這裡,和連更加堅定了,效仿中原王朝集權的決心。
和連目光掃視著表情各異的族中大人,心中有了論斷。
他便直接開口道:“李屠夫遣使求和,其心昭然若揭,以本單于之意,這使者不見也罷…”
和連此番集結部眾是為了收權,如今已經初見成效,自然不可能應和。
與其節外生枝,不如直接斷了各部的念想。
可惜和連終究做不到一言堂,所以他話音剛落,慕容威便出言反對:“大單于此言差矣!”
“我等若連使者都不見,怎知李信的條件,若其果有誠意,和談倒也不可!”
“不錯,我等可先聽聽李屠夫的條件,在做決斷也不遲...”
“慕容大人說得不錯!”
步度根亦附和道:“夏軍實力不容小覷,李屠夫麾下各部將領,皆是驍悍雄傑之輩.....”
“拓跋燾與完顏宗,十萬大軍覆沒,便是最好的警示...”
“以吾之見,與其在武皋與對方徒耗下去.,不如..”
隨著有人開口,浦頭夫羅翰等各部大人同樣附言,他們勞師遠來自然是為了有利可圖。
部眾此番南下,王庭與中東兩部突破長城防線,在邊地劫掠都有所得。
而西部浦頭,只能望著橫亙在北方的陰山高脊,唏噓不已!
其實最早與夏軍有所衝突的,當屬西部浦頭了,李屠夫入主河套之時,他便派步度根帶領大軍南下想要撈點好處。
可惜遇到了郭蘊張遼等雁門諸將,三十萬建設兵團,駐守在高闕雄關。
浦頭等頭人,費盡心思,損兵折將,卻是吊毛沒撈到。
此番聽聞大單于舉旗,遂轉變方向,勞師動眾趕到武皋。
本以為可以有所收穫,但現在僵持的局勢,估計也難了,所以浦頭感覺那使者還是見見的好。
對於各部大人的表現,和連即使心中不喜,但也知道眾意難違:“既然如此,那便召其使進帳!”
眾人意見一致,和連還是妥協了,大單于雖然是名義上的首領,但他還做不到中原的集權專制,言出法隨一言九鼎的那一套。
所以面對各部統一意見,和利益訴求,他也只能憋屈。
各部族的異見,使得和連更加堅定了集權的決心,不收權,心難安。
和連如今的處境,與漢帝的境遇很相似,只不過前者面對的是草原各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