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將難求,若只是單純的普通士兵,幽州地大物博,人口百萬眾,公孫瓚當然消耗的起。
關鍵是各地縣城內的守軍統帥,這些人都是其麾下心腹將領。
若夏軍真一一圍城而攻,手下將領又不能及時撤離突圍,那就只能被夏軍俘虜或斬殺。
按照李信的猜測,不需要五日,只需打上兩三場圍殲戰。
俘虜或斬殺幾名公孫瓚心腹大將,幽州傳檄可下。
這點不需要懷疑,從公孫贊無視劉虞命令,果斷從漁陽撤軍就可以看出,對方不是那種愚忠之人。
若手下心腹損失慘重,對方絕對會直接放棄幽州,從而帶人遠遁,保留實力以圖來日。
幽州丟了,他公孫瓚,還是那名威震遼東的白馬將軍...
若麾下心腹士兵,和兄弟打完了,成為孤家寡人。
即使最後幽州保住了,最後也只能在劉虞等文官面前,夾起尾巴做人。
至於李信為何能夠確定,這些節節據守的將領,是公孫瓚心腹,是賴以生存的依仗,這不是明擺著嗎。
普通將領帶著一群新兵,哪裡有膽子,對抗如狼似虎的夏軍。
這些人不直接開門投誠就不錯了,指望他們據守不是不可以,但真的信得過嗎。
節節抵抗,以城池為依託打消耗拉鋸戰,很妙的一步棋,但真正實施起來沒有那麼簡單。
首先是將領的忠誠與執行力,還有就是抵抗的決心,與應變能力,這些都是決定戰略成敗的關鍵因素。
而這個時代,一個合格的將領,大都是從基層,或者跟在統帥身邊,常年累月一步步磨練出來的。
合格將領,是用人命,用人頭與屍體,一步步堆出來的,不是說看兩眼兵書,幾卷書簡,就行的。
所以這個時代,人才的匱乏超乎想象,以夏軍中的周倉來說,他也算是跟隨李信從豫州一路走來的老人了,在平原決戰時就是彭脫身邊的心腹兄弟。
如今的能力,幾乎還是停留在千人統領的水平上,如此可以想象其中複雜。
若李信按照計劃,把公孫瓚身邊的嫡系將領逐步剪除,對方會是什麼反應…
當夏軍按照計劃,準備圍城待攻的時候,柔縣城樓的公孫續,也看到了夏軍大陣的變化。
正當他思慮疑惑間,緊接著就收到了,各個城門傳來的訊息。
公孫續神色一怔,進而大驚:“不好!”
“快通知下去,讓兄弟們休整準備,今夜酉時突圍...”
公孫續很果斷,當他得知夏軍圍城的訊息時,直接下令各部人馬養精蓄銳,準備夜間突圍。
城樓上,公孫續望著夏軍,旌旗招展的大營,心中一陣凝重。
他知道,這次自己可能要涼了,兇殘狡詐的李屠夫,既然大張旗鼓的圍城,就絕對不會放任自己離開。
之前三番五次的挑釁,自己恐怕已經上了對方的黑名單。
其實按照公孫續原定的計劃是,在柔縣抵擋夏軍一波攻擊,便直接帶人撤離到下一個縣城繼續防守。
幽州一百多座縣城,每座縣城抵擋一段時間,消耗夏軍的同時,也能磨練麾下士兵作戰意志與經驗。
但如今的形勢,卻是計劃趕不上變化,夏軍好似看穿他們的謀略,連基本的試探都不做,直接圍城,這就讓他苦悶了。
夏軍圍城的訊息,要不了多久就會傳到公孫瓚耳中。
為了不讓大哥難做,公孫續很果斷的準備在當夜突圍,哪怕此次可能凶多吉少也在所不惜。
事實上也不出公孫續的預料,夏軍圍城的訊息,很快便傳到了陽縣的白馬將軍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