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步騎協同的作戰經驗。
大概的意思就是,當步兵軍陣移動時,為了機動迅速,戰士行列應當疏散一些,但對敵作戰時則必須密集。
刀盾弓弩,各部之間還要明確自己的站位,以及職責。
而執旗者,則要居於戰陣側前方,時刻關注戰場上,軍隊所發號令。
然後就是百長,及千人校尉這些頭目,要嚴格約束手下士卒與軍紀。
基層武官,在戰場上所負責的事情,並不多也不復雜。
他們只需要嚴格約束手下,執行統帥的命令,然後按照平日的演練,進行作戰,或變陣行軍即可。
至於複雜的戰場形勢,和真正的決勝時機,則是軍中那些將領,以及統帥,該考慮的問題。
雖然基層武官的責任不復雜,但軍隊的命令,正是透過他們這些基層,落實到士兵之中的。
陣法熟練,以及武官的高執行,和約束能力。
士兵們才能做到疾如風,徐如林,侵略如火,不動如山,難知如陰,動如雷霆,的戰陣最高境界,才能成為真正的精銳...
時代侷限,知識書簡這些東西,都壟斷在世家豪門手中,更何況兵書這種利器。
基層的武官,幾乎很難有機會去接觸,而且夏軍中不識字的文盲,佔據了百分之九十九點九。
像周倉這樣的統領,也認不得幾個大字,不止他們,就連統帥全軍的李信,有時候看到那些複雜的大篆小隸,也是連蒙帶猜,其中情況可想而知。
李信作為統帥,想學的時候,自然有人教導,但普通將官,可就難了。
如今太史慈,這些人願意言傳身教,校官們自然認真聽講。
要知道太史慈、徐晃、臧霸、黃紹、這些戰功赫赫的將領,哪一個不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
他們中很多人,也是從屍山血海中,一步步爬到高位。
其中經驗體悟,都是用人命為代價,鍛鍊總結出來的。
可不是隨便什麼人,都有資格聽到,至少漢庭及匈奴人的軍隊,就很少有夏軍將領們的這種心胸。
且接觸學習新知識的機會,是什麼時候都有的,這個時代的人腦袋或許有點呆,但不代表所有人都蠢。
有句話說的好,不想當將軍的兵,不是好兵,這句話不絕對但也沒大錯。
基層將官千千萬,很多人都想做領頭的那一個,他們差的就是那絲絲機會。
如今講武堂的設立,給了他們一個上升的階梯,給了他們一個出人頭地的機會。
講武堂人頭緊密,李信見太史慈講的投入,眾將官學習認真,便沒有前去打擾。
而是與郭圖,在校場外圍,巡視軍中各部情況...